1、超額剩余價值是個別資本家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使自己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而比一般資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價值。
2、簡單地說就是商品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的差額,其來源仍然是該企業雇傭工人的剩余勞動。
(相關資料圖)
3、追求超額剩余價值是每個資本家改進生產技術的直接動機,通過資本家追求超額剩余價值,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就會提高,相對剩余價值又是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結果。
4、例如,在一定時期內,某個部門具有一般技術水平的大多數企業,一個工人勞動 8個小時,生產2件商品,價值24元,其中20元是生產資料轉移的價值(c);新創造的價值為4元,2元用來補償勞動力的價值(v),2元是剩余價值(m)。
5、那么,每件商品的社會價值就是12元。
6、假定這個部門的某個企業采用了較先進的技術,其勞動生產率較社會平均的勞動生產率高出一倍,在8小時內生產4件商品,其中生產資料轉移的價值(c)40元,新創造的價值仍為4元,2元補償勞動力的價值(v),2元是剩余價值(m),總共44元,每件商品的個別價值為11元。
7、但商品仍按社會價值出賣,這個企業的資本家每件商品按12元出賣后,4件商品共賣得48元,除了補償生產資料的價值40元、勞動力價值2元以外,可以得到剩余價值6元,比處于社會平均生產條件下的資本家多得剩余價值4元,這4元就構成超額剩余價值。
8、意見對超額剩余價值的來源,經濟學界在具體說明時存在著不同的意見。
9、一種意見認為,超額剩余價值是由采用先進技術的企業的工人創造的。
10、因為采用先進技術的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更高,它在同樣的時間內所創造的價值比同種社會平均勞動更多,所提供的剩余價值也較多。
11、另一種意見認為,先進企業所取得的超額剩余價值是由落后企業工人的剩余勞動創造的。
12、在落后企業所生產的商品中包含一部分剩余價值不能實現,這部分剩余價值轉到先進企業資本家手中,成為超額剩余價值的來源。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