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走勢跌宕起伏,但以長期投資為主要目標的險資機構依舊在積極尋找逢低布局的機會。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險資機構共參與近6000次調研,調研公司數量約1000家。從調研行蹤可以看出,險資機構對于醫藥生物、電力設備等上半年跌幅較大的板塊保持高度關注。
險資機構對醫藥生物、機械設備、電子、計算機、基礎化工和電力設備等板塊調研次數較多,分別為663次、511次、486次、447次、267次和217次。
(相關資料圖)
無論是漲幅較大的板塊還是深度回調的板塊,險資機構都展現出十足的熱情。被調研的板塊中,一半是今年上半年因人工智能大火的科技板塊,機械設備、電子、計算機上半年分別累計上漲(總市值加權平均)12.74%、18.40%和27.95%;另一半卻是今年上半年市場表現不佳的醫藥生物等板塊,醫藥生物、基礎化工、電力設備上半年分別累計下跌5.88%、8.24%和6.60%。
從被調研上市公司來看,匯川技術、中鋼國際、漢鐘精機、紫光國微、怡合達、埃斯頓、安井食品均吸引23家以上險資機構關注。其中,中鋼國際和埃斯頓上半年分別累計上漲70.87%和29.80%。
從參與調研的險資機構來看,養老保險公司今年上半年參與上市公司調研最為積極,在調研上市公司數量最多的前6家險資機構中,有5家是養老保險公司,分別是國壽養老、長江養老、平安養老、太平養老和泰康養老,調研上市公司數量均超過200家。
“醫藥、科技、制造業一直以來都是險資重點關注的行業。”一家大型保險資管公司權益研究員說,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行情較為震蕩,除了TMT和傳媒等少數板塊出現結構性行情,其他板塊都有所承壓,尤其是醫藥生物等板塊回調幅度較大。
該研究員表示,生物醫藥產業與人民群眾生活和健康息息相關,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和“健康中國”建設戰略中,不少上市公司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生物醫藥板塊今年上半年表現不佳,但生物醫藥板塊上市公司依舊具備長期投資機會。
實際上,今年上半年,險資一直在積極布局A股。西部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根據測算,截至2023年5月,今年以來A股市場共迎來增量資金1926億元,其中配置型資金表現亮眼,險資凈流入1631億元。
“展望下半年,海外加息周期接近尾聲,國內寬松窗口打開,經濟延續復蘇態勢,企業盈利回升,疊加市場風險偏好改善,有望帶動場外資金持續入市。”西部證券預計,今年保險資金運用余額增速恢復至8%左右,保險資金權益倉位回升至13.5%,下半年險資有望為市場帶來近3500億元資金。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