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瓴、達晨財智、金石投資、君聯資本等一線VC、PE機構齊聚2023江西產業基金生態大會(簡稱“大會”)。上海證券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當日推介的規模高達3000億元的江西省現代產業引導基金與前述不少股權投資機構已達成合作關系。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重慶也發布了高達2000億元的產業投資母基金,同樣吸引了一線股權投資機構的目光。
近兩年股權投資機構與政府引導基金的關系正變得越發緊密,中國股權投資正被賦予產業培育的新使命。達晨財智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劉晝在大會上分析,中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硬科技作為支撐,而股權投資機構在硬科技企業成長中發揮著重要推動作用,因此股權投資日益受到重視。在新一輪股權投資競逐中,VC、PE機構也在探索著新的打法。
股權投資賦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資料圖】
劉晝在主旨演講中分析,當下全球格局從過去的“和平與發展”轉變為“安全與發展”,相應地,全球產業鏈也正從“效率”向“安全”進行重構。發達經濟體對產業鏈安全更加重視,推動制造業回流,直接推動了全球供應鏈的轉變。
劉晝表示,在這樣的全球形勢下,我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求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讓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劉晝將這種變化描述為“一個時代的結束、一個時代的開始”,結束的是“基建地產+中低端制造業+間接融資”的時代,開啟的則是“科技創新+高端制造業+直接融資”的時代。
他認為,在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硬科技起到關鍵支撐作用。而硬科技企業的成長,需要股權投資提供有力支持。一方面,股權投資可以滿足科技創新企業傳統金融無法滿足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科技創新企業的高風險性、高不確定性、高投入性、高回報性等特性與創投行業獨特的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相符。因此,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股權投資的重要性將大大提高,股權投資也將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多家股權投資機構的負責人也在現場表示,已感受到投資環境的明顯變化。徐清是元禾辰坤這一老牌母基金機構的主管合伙人。在論壇圓桌對話環節,徐清分析,過去15年是人民幣股權基金的第一個階段,主要是學習美國股權投資的產品和做法,雖然有幾個小曲折,但總體上股權投資市場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徐清認為,如今這一頁“真的翻過去了”,中國股權投資的各個環節已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回顧過去兩三年的工作,君聯資本副董事長陳浩也表示:“投資的行業從互聯網、消費轉向了硬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轉變的速度非常快。變化過程中,投資的模式以及對基金管理人的要求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捕捉“股權投資+產業培育”新機遇
與會的投資人普遍認為,股權投資與產業培育綁定的模式,與西方股權投資模式存在許多差異,國內VC、PE機構必須開啟自我迭代,主動探索未來的道路。
陳浩介紹,君聯資本過去兩三年主要從企業研發、制造、供應鏈、全球化等方面進行調整。在研發上,硬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企業的研發要求層次更高,與基礎研究的結合更多。因此君聯資本堅持投早、投新、投硬科技,加強對技術變化的判斷能力,重視基礎創新、原始創新,把握好交叉學科的特點。與曾經的投資熱門行業互聯網非常不同,企業的制造與供應鏈是需要關注的重點要素,君聯資本會尋求供應鏈與管理類專家對企業進行相關幫助。同時,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背景下,企業不能只立足于中國,君聯資本正進一步加強與國際化企業的合作,幫助相關投資企業更好拓展海外市場、解決供應鏈上的國際化難題。
在高瓴創始合伙人李良看來,今天的創新呈現出更強的節點化、鏈條化、網絡化趨勢,節點間通過交叉、聚合可以產生更大的創新優勢。當下的投資環境鼓勵創新生態的構建,這對VC、PE機構提出更高的要求。VC、PE機構不僅要提供資金,還要做“共創者”。高瓴設有一個深度價值創造團隊,為被投公司提供人才服務、數字化賦能、精益管理和產業資源等對接。
展望未來,徐清認為,“舊的一頁”翻過后,股權投資的評價已經不能完全沿用西方體系,目前需要對行業規則進行梳理,建立一個新的LP、GP均認可的規則供大家遵守。另一方面,從投資的角度來說,股權投資是通過市場化的選擇對企業進行優勝劣汰,這如何與中國當下的投資環境結合,需要同行們更多的思考與實踐。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