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8月18日)晚間,包括圓通速遞(600233.SH)、申通快遞(002468.SZ)和韻達股份(002120.SZ)在內的多家快遞上市公司紛紛對外披露其7月份的經營月報。數據顯示,各家都在以業務量和市場份額的提升為前提快速恢復發展,行業中“以價換量”的情況依然存在,在各家業務量和業務收入穩定增長的情況下,快遞的單票收入不論是同比還是環比均呈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資料圖】
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快遞業務量完成107.7億件,同比增長11.7%。今年以來,我國快遞業務量持續攀升,連續5個月超百億件,前7個月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703.0億件,同比增長15.5%。。
整體來看,線下消費復蘇節奏放緩,但網購需求恢復較好,實物網購社零占比創有史以來的6 月單月新高,7月雖然出現季節性回落,但仍為有史以來的7月單月新高。
多家快遞公司在7月的業務量和業務收入也實現同比增長。其中申通快遞快遞服務業務收入為30.98億元,同比增長7.29%,完成業務量14.39億票,同比增長20.45%;圓通速遞快遞產品收入為39.33億元,同比增長2.08%,完成業務量16.90億票,同比增長12.20%。但韻達股份卻出現了業務量和業務收入雙雙下滑的情況,其7月份的快遞服務業務收入為34.57億元,同比下降13.25%;完成業務量15.73億票,同比下降0.82%。
對此浙商證券表示:“弱復蘇下,快遞件量增長較穩健。消費信心仍待提振,線上化率提升與電商格局演化將繼續為電商快遞行業提供快遞量增長動能。若后續出臺消費提振政策措施,預計居民消費增速將逐步回升。各家企業快遞量增速自2022年分化,2023年分化趨勢延續。”
但通過各家公布的7月份經營數據不難發現,包括申通、圓通、韻達在內的幾家公司的業務量穩定增長的背后,“以價換量”的趨勢并沒有緩解,這3家公司的快遞服務或是快遞產品的單票收入降幅目前已經達到10%左右,其中韻達股份快遞服務單票收入2.2元,同比下降12.35%;申通快遞快遞服務單票收入2.15元,同比下降11.16%;圓通速遞快遞產品單票收入2.33元,同比下降9.02%。
雖然7月份韻達在業務量、業務收入和單票價格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其7月份的市場占有率達到14.6%,環比的增速領先行業,并且止住了3連降。
通過數據發現,A股通達系的幾家快遞公司單票收入,不論是同比還是環比都出現了下滑的情況且下滑趨勢明顯,其背后凸顯是行業競爭還在持續加劇。
不過近期,國內多個地方也開始陸續出臺相關穩定價格的指引,7月浙江發布《金華市快遞行業合規指引》,8月,揭陽市快遞行業協會發布《關于切實保障快遞員合法權益、共同維護快遞市場經營秩序的倡議書》。多地相關政策的出臺,也是希望改變一些區域非理性的價格競爭。
但價格競爭的局面在短期不會發生改變,中信證券表示,“預計8月價格競爭同比強化持續、但向下有底。”單票收入在短期內繼續承壓的同時,各家公司股價的表現也并不理想。
8月21日,也就是公布7月經營月報的第一個交易日,各家快遞公司都迎來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申通快遞以跌幅8.04%領跌,圓通速遞、韻達股份的跌幅也均超過2%。(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