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今年一季度
(資料圖)
無錫市場主體達到110萬戶
其中企業主體43萬戶
平均每千人擁有市場主體143戶
是十年前的2.3倍
目光進一步聚焦到科技領域
2022年全市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8%
連續十年位居全省第一
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3.26%
其中企業研發投入占比達90%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
比重升至50.4%
創歷史新高
在國家創新型城市
創新能力評價排名中
升至全國第12位
較上年度提升1位
可以說
企業是無錫科技創新鏈條中
最為關鍵、最為活躍的基礎支撐
也是助力無錫打造
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
產業科技創新高地的
最大底氣和優勢所在
數字的背后
透露著一個緊緊圍繞企業做服務的
奮進的無錫
一個迸發著創新熱情的無錫
一個擁有強磁場創新熱情的無錫
科創中的“無錫經驗”
這樣的無錫
究竟是如何打造的?
請看“無錫經驗”——
培育更壯企業創新梯隊
遵循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企業成長規律,打造大中小企業梯次并進的創新矩陣。
截至2022年底,全市雛鷹、瞪羚、準獨角獸培育入庫企業分別達到4023家、2343家、20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數達到10651家、同比增長49.4%,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543家、當年凈增935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累計達到14家、位居全國第十、全省第二,中科芯、法爾勝、華進半導體等3家企業入圍省創新聯合體建設試點、數量全省第一。
打造更強企業創新支撐
優化平臺、技術、人才等創新資源配置,夯實企業創新基礎。布局建設國家超算無錫中心、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等一批戰略性、標志性創新平臺,成功組建市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累計建成新型研發機構55家,增強創新策源力。不斷提升企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優化重塑“太湖之光”科技攻關體系,2022年組織實施市級科技攻關項目309項。升級實施“太湖人才計劃”和“錫引”工程,率先與全國首批12家高校未來技術學院實現合作全覆蓋。
營造更濃企業創新氛圍
樹牢“一切圍著企業轉”的導向,營造適宜企業創新的一流環境。具體做法有,在全省設區市率先頒布實施科技創新促進條例,系統制定科技創新“1+4”政策文件,形成“引領企業創新、支持企業創新、保障企業創新”的整體性制度安排。提速建設太湖灣科技創新帶,協同推進梁溪科技城、霞客灣科學城等多個科技新城規劃建設。強化金融支撐,建立覆蓋創新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體系,組建15億元規模的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
關于未來,無錫的目標堅定
要繼續錨定打造
“國內一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
產業科技創新高地”
全面提升無錫在全省乃至全國
創新發展大局中的位勢
為江蘇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
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
作出更多“無錫貢獻”
這個大目標下
還有著一系列清晰的
“全力以赴”亟待完成
要擴數量、增動能
聚焦“兩個一萬”目標
加快培育壯大
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代表的
創新型企業集群
確保每年招引落地科技企業
不少于10000家
到2025年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
達到10000家
要建平臺、強支撐
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地方發展需要,支持龍頭企業等優勢科研力量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字號”重大創新平臺,到2025年新建30家左右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
要攻技術、提能力。聚焦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每年部署實施100項以上產業前瞻及關鍵技術研發、產業化關鍵技術攻關等市級“太湖之光”科技攻關項目,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技術、轉化應用一批重點成果。
要優生態、激活力。聚焦企業創新全過程、各環節,持續強化政策引領、金融支撐等工作力度,不斷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大力推動市科技創新“1+4”政策扎實落地,力爭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4%,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達到2%。
原標題:
科技創新∞,看無錫!
來源:無錫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