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日舉行的2023中國激光智能裝備產業峰會上,浙江省激光智能裝備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成立。會議還透露,我市計劃打造激光產業的“新高地”中國(溫州)新光谷(下稱“新光谷”),爭取到2030年激光核心產業規模超500億元,激光與光電領域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0家,而激光與光電領域高能級創新平臺數則超過6家。
三大領域8個方面重點突破
為搶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先機,我市啟動籌建浙江省激光智能裝備技術創新中心,今年1月獲省政府批準。
(資料圖片)
該中心是我省十大技術創新中心之一,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奔騰激光(浙江)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工業大學、溫州大學、浙江省機電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飛博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溫州市工業與能源集團、萬洋集團等8家單位共同建設,旨在作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的后備力量,實現從科學到技術的轉化,促進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
據介紹,該中心主攻方向將圍繞高功率激光智能制造系統、激光精密制造成套裝備、高性能激光器與光電器件這三大領域,其中船舶與核電裝備中大厚板材精密切割-焊接制造、新能源汽車有色金屬材料焊接、航空航天飛行器復合材料涂層去除、能源動力與高端模具關鍵零部件表面強化、集成電路精密蝕刻、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缺陷消除、高穩定性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極端工況激光加工頭智能焦點調控等關鍵技術等8個方面是重點突破領域。
按照計劃,該中心在未來五年里將引進超過800人的高水平創新隊伍,其中將包括10個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到2024年會基本形成攻克產業“卡脖子”技術、承擔國家級和省級重大戰略任務、產出重大標志性成果,形成進口替代能力;而至2025年,該中心具備承擔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能力,基本建成在激光智能裝備領域能集聚國內外創新資源、吸引領軍型創新人才、策源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的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技術創新平臺。
據透露,該中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帶動相關產業產值增長500億元,因此其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投入逾10億元的研發資金,而未來5年里將投入研發資金超25億元。
掛牌后,該中心還聘任了曹健林(科技部原副部長、季華實驗室主任)、譚建榮(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冷雨欣(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姚建華(浙工大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激光先進制造研究院院長)為首席科學家,同時聘任李儒新(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李琳(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激光極端制造研究中心主任)等22名激光裝備技術專家、產業鏈技術專家和產業管理專家組成專家咨詢委員會。
“一核一心、兩園兩片”功能布局
“新光谷”位于溫州灣新區,規模面積8.4平方公里,采取“一核一心、兩園兩片”功能布局。“一核”是依托省激光智能裝備技術創新中心,打造技術創新核;“兩園”是指將中電激光與電子產業園建設成為重要的激光產業加速器,與海創園聯動打造新光谷創新要素集中地;“一心”即依托產學研服務中心及周邊服務配套等,構建綜合服務心;“兩片”分別是產教融合片、高端智造片。
“新光谷”旨在聚焦打造新產業、創造新模式、構筑新空間,以省激光智能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為核心引領,打造成為激光技術創新的“策源地”、激光特色應用的“示范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激光產業引領的“新高地”。
為加速“新光谷”建設,我市也發布相關產業政策,吸引激光與光電領域的企業、平臺、高層次人才等落戶,以推進產業快速發展。從已發布的產業政策看,主要涉及支持技術創新、引導未來制造、鼓勵人才引進、提升綜合實力這四個方面,對創新項目、平臺、人才、企業等進行全面的獎勵與補助,像研發方面的多個事項的最高獎勵就達千萬元。
根據計劃,到2030年“新光谷”的激光與光電領域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100家、高能級創新平臺數達6家以上,累計孵化激光企業數50家,爭取激光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擁有超1200名高水平技術創新隊伍。
2022年我市的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工業總產值763億元,已集聚相關企業324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94%。
原標題:省激光智能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在溫成立
我市計劃打造8.4平方公里“新光谷”到2030年核心產業規模超500億元
記者鄭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