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鋒舟方隊向目的地飛馳,轉移“被困群眾”。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鄒麟 攝
(資料圖)
演練人員在處置堤防“險情”。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飛 攝
6月26日上午,湘江之濱,湘江新區坪塘街道雙湖垸,各路演練人員及裝備方陣嚴陣以待。旌旗獵獵,一場集結800余人的“水陸空”綜合大練兵在這里上演。
“報告總指揮,2023年長沙市防汛搶險應急演練準備完畢,請指示!”“按計劃進行!”隨著現場指揮部一聲令下,2023年長沙市防汛搶險應急演練拉開大幕。
應急指揮方陣、消防救援方陣、民兵突擊方陣、通信保障方陣、醫療救援方陣、突擊搶險方陣、內澇排水方陣、應急直升機方陣、無人機集群方陣、水上救援方陣以及社會救援力量、各類裝備列陣一一接受檢閱,全方位展示防汛搶險應急“長沙力量”。
長沙,地處洞庭湖尾閭,湘江穿城而過,河流水系發達,堤垸水庫眾多。在因水而興的同時,也飽受洪澇災害,被列為全國31個重點防洪城市之一。
面對超標洪水和極端暴雨,如何守護百姓安瀾?本次演練以湘江流域發生超標準洪水為背景,聚焦風險監測預警、聯合巡查值守、應急保障、超標洪水防御、暴雨洪水險情應對、受災群眾安置等防汛重點應對處置工作,共設立6大類16個科目。
演練模擬暴雨來襲,湘江水位暴漲,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市氣象、水文部門發布暴雨紅色、洪水紅色預警,市防指迅速組織會商并啟動全市防汛二級應急響應,全市通過各類途徑向公眾發布提醒防范暴雨洪水。
各級各部門按照預案,迅速行動。指揮部緊急防汛期綜合值班組迅速集結、聯合辦公,前線成立現場指揮部,隨時調度應急搶險工作。長沙全面開展“巡堤查險”,干群上堤,晝夜不停。
“報告指揮部,發現大量群眾被困孤島,位置是巴溪大橋東側2公里。”“馬上派遣救援力量!”為迅速轉移“災民”,指揮部調度水上救援力量開展救援行動,市政中心接令立刻派出高揚程排漬車輛及設備前往洲島開展內澇排漬,貝爾直升機空中巡航對巴溪洲島進行災情信息采集,無人機變身“空中廣播”喊話,岳麓區人武部派出抗洪搶險應急民兵駕駛21艘沖鋒舟前往救援。
記者看到,江面上,救援隊員們用嫻熟的操舟技術,平穩地躲避激流、暗礁等危險水域,乘風踏浪、飛馳向前,快速接近求救區域的“被困群眾”。
“救援”并非一帆風順。轉移群眾通道被“洪水”阻斷,來自中國安能建設集團的“水上救援航母”應急動力舟橋現場快速搭建“新生命通道”;有人落入“洪水”中,市消防救援支隊調派水域救援專業隊用橡皮艇開展“O型救援”;河流湍急,橡皮艇發生意外傾覆、船外機進水,隊員“翻舟自救”迅速排除故障;有人被困水中,米-171直升機空中支援,開展懸停營救……
本次演練除了搶救“落水災民”,轉移“洪水”圍困村民,快速搶通“水毀道路”,處置堤壩漫溢、管涌、崩岸、滑坡甚至決口等大堤險情外,活動分會場還設置了地鐵應急響應、南湖路隧道應急響應、地下車庫或綜合體應急響應等環節。
空中巡航救援、浪尖搶險救災、陸上封堵險情……這場水陸空綜合演練,直升機、運兵車、沖鋒舟、橡皮艇、水陸兩棲艇、無人機、特種救援裝備、工程機械、潛水設備以及醫療救護設備、電力通信保障設備等各類“高精尖”“黑科技”“高大上”裝備均集中亮相。近90分鐘的演練中,演練隊員沉著冷靜、技術過硬,整個過程分工明確、配合有力,各參演隊伍圓滿完成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