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屠瑜 房浩)記者今天上午從市信訪辦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了解到,困難群眾如果需要開具6項民政社會救助類證明不必再跑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只要通過“隨申辦”手機端,就能線上申領,只需電子“亮證”,就能辦理相關事項。
圖說:出院結賬窗口,醫院工作人員只要登錄數據系統,就可以查詢到低保病患的信息。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 攝
6項民政社會救助類證明包括: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證明、上海市低收入困難家庭成員證明、上海市特困人員證明、上海市定期定量生活補助對象證明、上海市支出型貧困家庭(第一類)成員證明、上海市支出型貧困家庭(第二類)成員證明。
市政府辦公廳會同市民政局聚焦數字化轉型,全面梳理需在社區中心辦理的證明類材料,對上述6項民政社會救助類證明尚未實現電子化的材料,會同市大數據中心、市民政局,全部實現電子證照制發和數據共享。
數字化時代也要注重人性化關懷,各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窗口將繼續保留線下申請和開具證明的通道,方便不經常使用電子設備的市民。教育系統也將留出減免學雜費政策的“反向勾選”通道,尊重家庭教育選擇。
另外,市衛健委財務處二級調研員趙靚表示,針對進一步為低保人員就醫提供便利的建議,市衛健委會同市大數據中心、市民政局,積極推進落實低保人員免住院押金“免申即享”服務模式。依托“上海民政業務統一信息管理平臺”的低保人員信息查詢功能,各公立醫療機構住院收費窗口人員通過登錄訪問信息管理平臺查詢患者的“低保人員”身份,對符合資格的患者,直接免住院押金,落實“免申即享”政策。目前,全市425家各級公立醫療機構開通信息查詢賬號。
同時,為提升社區衛生服務能級,方便市民在社區就醫,下一步,市衛健委還將會同市醫保局等相關部門,在2023年底前,落實本市醫保參保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免押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