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金融界6月29日消息 近期,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以“2023全球金融動蕩與經濟展望”為主題,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隆重召開。本屆論壇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主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承辦,線上線下相結合,中英雙語直播,全球全網共享。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出席論壇圓桌討論三“全球金融動蕩與中國經濟展望”圍繞“經濟復蘇環境復雜,需通過結構性改革提振信心”進行線上分享。
陸挺指出,我國經濟目前處于疫后的復蘇之中,本次經濟復蘇與以往的經濟復蘇相比,有三個顯著的區別。
外部環境方面。以往兩次我國經濟的復蘇總體處于全球同步的經濟復蘇之中。反觀本輪復蘇,各國經濟復蘇的起點主要取決于疫情結束的時點。由于疫情結束時點的不同,我國與全球經濟尤其是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的復蘇時間不同步,當我國經濟開始復蘇時,這些經濟體增速處于快速的下行通道中,制約我國的外需和出口。此外,另一個維度是地緣政治,極為復雜和困難的國際環境對我國的經濟復蘇形成一定的障礙。
房地產方面。在前面幾輪復蘇中,房地產是每次復蘇的發動機和領頭羊。反觀本輪復蘇,房地產行業的低迷不僅難以支持經濟的復蘇,還會產生一系列的溢出效應,尤其是在地方財政方面。此外,本輪復蘇,房地產在不同地區和不同規模的城市之間差別極大,抑制了總需求,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實際投資需求。
居民消費方面。過去幾年中,疫情和其他因素對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疫情降低了居民消費能力;二:因為房地產行業的萎縮帶來的負面財富效應;三:教育培訓和平臺經濟等領域經歷了巨幅調整。四:居民對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可能低于疫情之前,從而加大預防性儲蓄的力度。
陸挺通過這幾個周期復蘇的比較分析做出三點判斷:一. 我國經濟處于疫后復蘇的甜蜜期,且持續的時間可能有限。二. 從短期宏觀政策看,可能不需要加碼寬松刺激力度,但還不是退出寬松政策的時候,需要呵護目前復蘇的成果。三. 目前經濟復蘇的瓶頸在于是否能通過一系列的結構性政策,再次鼓起民間的信心,讓市場在土地資金等要素配置中發揮更為關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