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600
從兩間平房6個人開始創業,他劍走偏鋒,成為躋身福布斯富豪榜的唯一國企領導,獨創了一套自己的生意經。
(資料圖)
吳國迪走過的彎路著實也不少,但磕磕碰碰也算一帆風順。吳國迪總結自己曾經踩過的“坑”,堅信了一個結論:信息就是錢。
早期的吳國迪憑著國企的身份在北京“一通亂躥”,但是好在不是沒有收獲的。吳國迪打聽到一個小道消息:聚苯乙烯原料的市場缺口很大,價格馬上就要上漲了。
這不就是天降財運嗎?即使有很大風險,他依舊火速進口了一批原料,有人覺得風險太大了勸他放棄,吳國迪仔細分析后覺得值得孤注一擲,“做生意,哪有沒風險的”。
果不其然,貨到不久聚苯乙烯原料價格瘋漲,吳國迪直接賺了個盆滿缽滿。
從此以后,他堅信“信息就是錢”,滿世界的打聽有用的信息,有次甚至從北京跑到了APEC的會議。此后中輕集團的接連勝仗直接證實了吳國迪的信息有用論。
八九十年代的商業環境魚龍混雜,許多企業都不講誠信,連吳國迪這樣敏銳的天才也有馬前失蹄的時候,最嚴重的一次受騙差點要了他的命。
從此以后,他對失信行為深惡痛絕,“只有講信用,才能把企業長久地做下去”。
在大多數人都覺得世界銀行的貸款可以不還的時候,吳國迪卻不這么認為。借錢不還,再借更難。他覺得,不還錢可能會得到暫時的小利益,對于企業以后的發展是沒有好處的,也多虧了他的誠信,世界銀行和吳國迪在后期長期合作,甚至還介紹項目給他。
這樣好的合作伙伴,讓很多業界同行都羨慕嫉妒恨。
吳國迪的公司越做越大,國有控股的地位也一直高居不下。很多人覺得虧,他卻不以為然。
吳國迪認為,國企背后豐富的資源和獨家的消息渠道是無形的財富,不僅如此,資源、人才、政策等等更是信手拈來。可是大多數國企坐擁資源卻暴殄天物,生生的浪費了很多機會。
如此一來,吳國迪便想用私企的辦法激勵員工,給予做出成績的員工們相應的獎勵,而不是讓他們拿著死工資混沌度日,甚至有些員工的工資比他自己還高。
吳國迪卻覺得沒什么,“我不能要求人家無償奉獻,總得拿出點什么留住他,不然外面好資源好機會那么多,人家憑什么留在這?”
在吳國迪的私企機制經營下,公司更是奮斗意味十足,所有人都卯足勁地向上努力。
在商界這樣私企們明爭暗斗的龍潭虎穴中,吳國迪卻另辟蹊徑以國企身份強勢登場,這樣的聞所未聞的打法也讓不少其他企業家心動。
私企和國企各有利弊,但吳國迪作為“生意天才”的那本生意經還是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