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行星
來源|貝多財經
在二手消費方式愈發受到人們青睞的同時,這陣“綠色風”也惠及了眾多二手交易平臺。二手消費電子產品交易和服務平臺萬物新生(愛回收)集團(NYSE:RERE,下稱“萬物新生”)發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相關資料圖)
從財務數據來看,萬物新生在2023年第二季度的業績表現十分強勁,營收穩健、盈利向好的同時,得益于門店合作與產業鏈完善的多點布局,其品牌力也得以持續上揚,進一步夯實行業競爭壁壘。
一、營收利潤雙增長,降本增效持續發力伴隨著經濟復蘇,線下消費“煙火氣”的回暖為萬物新生業績的發展增添了新動力。財報顯示,萬物新生2023年第二季度實現總收入29.6億元,同比增長38.1%,突破業績指引高端。
目前,萬物新生涵蓋1P(自營)和3P(平臺)兩大業務。其中,自營產品的收入為26.4億元,同比增長42.2%;平臺服務的收入為3.3億元,同比增長12.1%,平臺收費率提升至5.37%,較2022年同期的4.54%有了明顯提升。
在兩大業務均實現雙位數增長,雙軸驅動業績長線發展的同時,萬物新生的盈利能力同樣不容小覷。2023年第二季度,萬物新生的non-GAAP經營利潤為5198萬元,經營利潤率較同期的-2.0%提升至1.8%,二者均創下單季歷史新高。
2023年第二季度,萬物新生的non-GAAP凈利潤為3640萬元,non-GAAP凈利潤率由2022年的-0.6%提升至1.2%。之所以能夠實現扭虧為盈,主要歸功于萬物新生在降本增效層面的持續發力。
萬物新生在財報中表示,該公司通過自動化技術改造、大數據算法加強其質檢與物流效率。2023年第二季度,萬物新生的履約成本為2.69億元,non-GAAP履約費用率同比下降3.7個百分點至8.8%,實現顯著優化。
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萬物新生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短期投資及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余額共計25.4億元,現金儲備豐富,為該公司的技術創新提供了不竭動力。
二、門店業務齊擴張,強強聯手促產業鏈升級相較于線上二手交易平臺,線下二手門店打破了溝通時間滯后、溝通空間有限的局限性,以其零距離、高效率的優勢逐漸崛起,成為了二手市場的新業態。
萬物新生在打通“線上下單+線下回收交付”路徑、構建交易轉化場景的同時,十分重視線下門店的鋪設與布局。截至2023年6月30日,萬物新生的線下門店覆蓋269座城市,門店總數達1944家。
基于龐大的線下門店網絡和成熟的履約交付能力,從“多品類”戰略出發,萬物新生在門店內增設影像器材、箱包、腕表、黃金、名酒、鞋服等品類的回收,以求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多種回收需求,提升門店坪效。
2023年第二季度,萬物新生的奢侈品回收交易額環比增長60%,黃金回收交易額環比增長近100%,不含攝影攝像器材的多品類回收規模超2億元,多品類回收主力門店數量達231家,環比翻倍,多品類回收業務規模快速擴張。
不僅如此,萬物新生在挖掘市場深度、拓寬門店廣度同時,還選擇“強強聯手”,共謀產業鏈的延長。愛回收于2023年6月正式登陸蘋果中國內地的線上官網與線下官方旗艦店體系,成為蘋果在中國內地的第二家“以舊換新”服務商。
此外,愛回收與京東基于多年的緊密合作,共同搭建一站式以舊換新,方便用戶購買產品時選擇換新方案和舊機驗機估價。2023年第二季度,愛回收在京東站內的“一站換新”業務實現重大突破,營收同比增長116.9%。
三、綠色回收共倡導,提升企業價值厚度在二手翻新領域,萬物新生將華南東莞運營中心的翻新能力復制到常州、武漢、成都、天津四大運營中心,更廣泛地覆蓋全國市場,并增加對平板、筆記本電腦等品類的產品進行成色和性能的提升,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持續發力的“煥新機”業務,為萬物新生開辟了更大的增值空間。2023年第二季度,萬物新生自營商品經合規翻新后的toC零售收入達到1.7億元,環比提升22%,帶動自營業務整體毛利率同比提升1.0%。
值得一提的是,萬物新生不僅在商業端持續發力,還將社會責任融入到商業實踐中,致力于打造ESG (即“環境、社會和治理”) 樣本企業。2023年第二季度,萬物新生發布了2022年度ESG報告,這已該公司連續第三年發布相關報告。
報告披露,萬物新生于2022年回收并監督綠色處置廢舊電子設備共計27萬臺,減少電子產品污染約43.2噸;全年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為0.3噸二氧化碳當量/百萬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8.9%,碳排放強度連續三年下降。
此外,萬物新生還通過聯名合作的形式,與更多的消費品品牌共同倡導綠色的循環消費模式。2023年以來,愛回收先后與全棉時代、凱德、WonderLab、盒馬、每日黑巧、豆瓣豆品和騰訊公益等多個品牌開展合作。
展望未來,萬物新生將繼續保持自營業務、手機3C回收與交易業務基本盤的戰略定力,同時在行業中形成更多消費品牌的協同,共同為用戶創造便捷的循環消費體驗,持續夯實更廣泛的二手消費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