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獨立 穿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經得起檢驗嗎?
?
作者:李歡
編輯:蒙多
風品:令煜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細節決定成敗。
8月8日,中興新材回復上交所首輪審核問詢。除了負債率較高、業務依賴大客戶、關聯交易外,還與星源材質存在專利糾紛。面對種種“煩惱”,中興新材如何解釋?能如愿上市嗎?
1
大客戶依賴 持續盈利力咋樣?
公開信息顯示,中興新材是一家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隔膜等高分子特種膜材料研發、生產及銷售的企業,旗下主要產品包括干法鋰電基膜及涂覆膜。據GGII數據,2022年公司干法隔膜出貨量占我國干法隔膜總出貨量的29%,繼2021年后再度蟬聯第一。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9月(下稱報告期),中興新材營收6306.46萬元、9127.99萬元、3.26億元、4.3億元;同期歸母凈利-7546.08萬元、-8493.92萬元、3575.90萬元、2550.87萬元。
2021年,企業才扭虧為盈。且從對大客戶的高度依賴看,后續可持續性仍要打一個問號。
報告期內,中興新材對比亞迪銷售額為2406.13萬元、3852.19萬元、1.86億元和1.75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為41.30%、45.12%、60.26%和43.82%。
不難發現,也是2021年,上述銷售額大增,對企業扭虧的貢獻度不言而喻。
只是,過度依賴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旦大客戶出現變動,企業業績存在大幅波動可能,歐菲光便是前車之鑒。
對于是否依賴比亞迪。中興新材稱,2020年至2022年,其向比亞迪銷售干法隔膜占公司總銷售干法隔膜的占比雖在40%-50%之間,但隨著公司客戶結構持續優化,公司向比亞迪銷售干法隔膜占總銷售的比例將降低。
2
負債率仍不低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
債務問題亦不容忽視。
報告期內,中興新材的短期借款余額、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以及長期借款的余額均處高位。
資產負債率為59.18%、66.85%、52.35%和42.64%,雖有可喜下滑,卻仍持續高于可比同行星源材質的53.55%、48.62%、42.47%、33.38%。
細分資產負債表可知,中興新材面臨巨大償付壓力。各報告期,賬面貨幣資金分別為1.10億元、5739.83萬元、1.83億元、9718.13萬元;同期賬面短期借款為3284.00萬元、90.36萬元、1.07億元、4273.78萬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1152.39萬元、3062.46萬元、1.05億元、6998.50萬元。若再加上應付賬款,企業財務壓力不容小視。
對此,中興新材稱,可動用貨幣資金、持有的銀行承兌匯票、應收賬款回款及迪鏈融資等能充分覆蓋公司短期債務,保障按時償還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不存在重大償債風險。
話雖如此,深入現金流量表可知,公司最近三個報告期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均為負值。且持續高增,2019年還是正向的6027.4萬元,2020年變為-2964.4萬元,2021年增到-9824.8萬元,2022年前九月則達到-1.49億元,怎不讓外界犯些嘀咕?
3
發明專利量低于同行
專利糾紛煩惱
眾所周知,鋰電隔膜屬于資金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行業。光有投資遠遠不夠,各家企業還需構筑專利城墻,掌握核心技術。
截至2022年9月30日,中興新材發明專利量僅46項,遠低于可比同行星源材質的88項,恩捷股份的86項,金力股份的63項。
更值注意的是,中興新材還與隔膜龍頭企業星源材質間發生過多起專利糾紛。2022年,星源材質還曾起訴中興新材、武漢新材及第三方侵害其發明專利,最終該案件以星源材質敗訴告終。
2023年1月16日,星源材質再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中興新材、武漢新材、杜某停止使用、披露或允許、許可他人使用星源材質的技術秘密,相關責任方連帶賠償星源材質經濟損失5000.00萬元及因維權的合理支出50.00萬元。
2023年5月24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侵害技術秘密糾紛訴訟案件立案,案號為(2023)粵03民初4334號。
截至本審核問詢函回復出具日,侵害技術秘密糾紛訴訟案件尚未開庭。
針對上述情況,上交所在首輪問詢中要求中興新材按照最壞結果原則預計如敗訴對公司持續經營、財務狀況的影響。
對此,中興新材代理律師給出的意見是,中興新材和武漢新材沒有侵犯星源材質的技術秘密,其訴訟請求得到法院支持的可能性極小。
孰是孰非,不作評價,一切交給法院裁決。
單從研發投入看,報告期內分別為2097.57萬元、1310.22萬元、1836.11萬元、2602.34萬元,分別占同期營收33.26%、14.35%、5.63%、6.05%。高于行業均值的6.95%、6.32%、5.99%、5.96%,值得肯定。但個中的體量起伏、整體占比的波動下行仍值警惕。
4
沒有實控人、關聯交易引問詢
警惕應收賬款隱憂
運營治理端亦有審視點。
穿透中興新材股權架構可知,控股股東為中興新,但無實控人。
據悉,深圳資瑪特、南寧資瑪特分別持有公司7.31%、5.84%股權。中興新及其一致行動人深圳資瑪特、南寧資瑪特合計直接持有48.11%股份,合計占有公司48.11%表決權。
只不過,中興新任何一家股東均無法單方控制中興新,亦無法單一通過中興新實控中興新材。
即便如此,報告期內企業仍存多起關聯交易。據申報材料,中興新材曾向同受中興新控制的派能電池關聯銷售金額分別為386.65萬元、706.40萬元、1342.43萬元和3044.30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比6.64%、8.27%、4.34%和7.62%。
對此,中興新材給出的理由是,派能電池近年來持續進行產能擴張,對于隔膜的采購需求相應擴大所致。其向派能電池銷售雙層基膜及涂覆隔膜的交易價格與無關聯第三方價格、市場價格具有公允性。
然各報告期末,中興新材與派能電池間的應收賬款為217.41萬元、463.60萬元、616.18萬元、2314萬元,分別占同期關聯銷售金額的56.23%、65.62%、45.90%、76.01%。如此高比例且體量連增,是否值得商榷呢?
本文為首財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