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井有四個圓形井口,井水充盈。
如今的八卦井退出了歷史舞臺,靜靜地見證何厝日新月異的變化。
(資料圖)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 戴舒靜)在翔安區民安街道何厝社區內,有一口頗具傳奇色彩的400年老井,它不僅用“乳汁”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何厝人,還帶給廣大何厝子孫清涼甘甜的美好回憶。本期《人生路漫漫,何厝是歸途》系列報道,就讓本報記者帶您走近這口維系著廣大何厝人共同鄉愁的老井——八卦井,去感受何厝人那段平凡而快樂的時光。
1
曾是村中唯一一口飲用井 四百年來哺育了全村人
昨天上午,記者隨何厝社區黨總支副書記陳英評一同探訪八卦井。該井位于兩棟民宅之間,周圍的地面都鋪設了大理石。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該井有四個圓形井口,探頭俯視井里,井水充盈,水面距離井口只有一米多深。井口處,有五六條水管齊齊伸入井里,另一頭則通往周邊居民家。
“現在每家都用自來水了,這口老井的水已經沒人喝了,只是用來作為生活洗滌用水?!标愑⒃u告訴記者,這口大井已有400余年歷史,井內直徑三米,深20多米,井面是八卦砌石造型,故稱八卦井。
據介紹,此井常年泉水不斷,清澈見底,2001年以前都是全村唯一的生活水源。陳英評透露,這口井最神奇之處是,它是村中唯一一口可以飲用的井,水質甘甜——其他井,即使離它只有五六米之隔,打出的水卻是咸水,無法飲用。
因此,400余年來,何厝家家戶戶甚至周邊村莊的村民,從早到晚都來這口老井挑水,絡繹不絕。扁擔吱吱呀呀的聲響,匯成了一曲曲動聽的樂曲。幾條挑水的主干道,因溢出的井水滋潤,長年濕潤光滑,甚至長出綠油油的苔蘚。
據陳英評回憶,特別是到了端午、冬至等傳統民俗節日,老井旁更是熱鬧非凡,村民們都圍坐在井邊殺雞殺鴨、泡洗糯米,井邊充滿了大家的歡聲笑語。
2
夏季井水清涼又解暑 給村民留下了清涼甘甜的回憶
除了哺育世世代代何厝人,八卦井還給廣大何厝子孫留下了一段段清涼甘甜的回憶。據陳英評回憶,以前沒有熱水器,更沒有空調,仲夏時節,村民們干完農活渾身是汗,大家便不約而同來到大井邊打水沖涼,冰涼的井水沖在身上,頓時洗去一天的疲乏。
有的村民還用網兜網著個西瓜,丟到井里冰鎮個一兩小時,待吃完晚飯再把西瓜撈出來,切開來吃清涼又解暑。
除了冰鎮西瓜,何厝村民們還不斷通過這口大井自制解暑良方,如冰鎮蜂蜜和冰鎮仙草凍等。
陳英評說,在他孩提時期,最開心的便是在夏天,他拿著父母給的錢跑去供銷社買一瓶蜂蜜,到家后挖兩勺,再跑去大井打桶水,沖在碗里,充分攪拌后便一飲而盡。陳英評笑著說,他至今仍記得那井水泡蜂蜜的味道,涼涼的、甜甜的,喝過后有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而由這口老井的井水熬制出來的仙草凍,味道也十分正宗,加上冰涼的井水,再加上一勺蜂蜜,入口爽滑,非常清甜可口,在當時簡直就是消暑解渴的極佳食品。
3
老井雖已退出歷史舞臺 但時刻提醒村民飲水思源
隨著時代的變遷,在2001年左右,在市委市政府的積極推動下,作為重要的民生項目,何厝家家戶戶接入了更加便利、衛生的自來水。
這口八卦井便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如今的它,猶如一位年邁的母親,靜靜地蹲坐在社區中央,見證著何厝日新月異的變化,更盼著子女們能展翅高飛。
吃水不忘挖井人。廣大何厝居民,始終記得這口老井的哺育之恩,隨著幾輪村莊的提升改造,八卦井都作為重要一景,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社區還在老井旁邊立了一塊木牌坊,講述老井背后的故事,同時也提醒廣大何厝子孫要飲水思源,建設更加富饒更加美麗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