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剛在濕地調查植物。 孟儉 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天,首個“全國生態日”到來。在三江營沿江濕地,有一群志愿者,連日來利用空閑時間,忙著調查濕地植物生長現狀和排查外來入侵植物分布狀況,為沿江濕地“微整容”,替沿江生物多樣性貢獻一份志愿力量。
一枝黃花。
雨季植物瘋長 引發一定擔憂
“今年的雨量比往年多不少,雨水充沛利于植物生長。”揚州江豚保護協會三江營濕地保護志愿服務隊負責人宋成剛表示,近半個月來,他利用空閑時間多次組織志愿者對三江營等沿江濕地調查,發現原本植物很少的區域,現在已非常茂盛,部分樹上都被藤蔓植物纏滿。
在沿江濕地的調查中,宋成剛表示,他們發現一處大面積的牽牛花,開得非常漂亮。不過,當他拍照傳給揚大生科院植物專家時,專家提出了擔憂,這些牽牛花太茂盛,勢必會影響其他本土植物的生長。
“我們對專家的話予以重視。”宋成剛說,今年雨水較多且集中,也可能更利于外來入侵植物的瘋長,所以他們組織志愿力量,將重點放在本土植物瘋長和外來植物入侵上,希望通過雨季后的調查,在秋季花果成熟前摸清雨水對沿江植物的影響。
部分為圓葉牽牛。
外來植物7種 入侵面積擴大
在8月15日首個“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宋成剛表示,濕地生物多樣性維護是生態文明的一個體現,更是人們打造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家園的重要舉措,他們希望通過排查沿江濕地外來入侵植物分布現狀,為沿江生物多樣性貢獻力量。
對外來入侵植物的防范,江蘇一直非常重視。去年,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農業農村廳共同編制了《江蘇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第一批)》,共有32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名錄。
根據“名錄”,揚州有記錄的外來入侵植物共7種,分別是喜旱蓮子草、鳳眼藍、加拿大一枝黃花、小蓬草、一年蓬、圓葉牽牛、垂序商陸。
“鳳眼藍又叫水葫蘆,在三江營濕地部分水塘面積不小。”宋成剛說,除了水葫蘆外,被大家稱為“水花生”的喜旱蓮子草,他們也發現了大面積存在。另外,加拿大一枝黃花也有不少,垂序商陸、一年蓬同樣都在濕地被發現蹤影。他們通過走訪及和往年同期植物生長現狀對比發現,部分外來植物入侵面擴大。
志愿者清理一枝黃花。
相關措施實施 維護生物多樣
“一些外來入侵植物,不能任由其生長。見了連根拔掉,留著是禍害。”宋成剛表示,這次他們發現的大面積牽牛花,就是《江蘇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第一批)》中的圓葉牽牛。
圓葉牽牛的老家在中美洲,屬于一年生草質藤本植物。它的莖極具纏繞性,可以朝各個方向蔓生和攀爬,尤其喜歡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因此,在今年雨水較多的沿江濕地,適宜的環境令它的身影開始大面積出現。
“加拿大一枝黃花已經組織人清理,水葫蘆、圓葉牽牛這些,我們會組織志愿者清理一部分。”宋成剛表示,這相當于是對沿江濕地的一次“微整容”,通過控制外來入侵植物和本土植物的長勢,為其他濕地植物獲得“喘息”的生長空間,有利于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
宋成剛稱,每發現一片面積較大長勢較猛的植物,他們就會發給揚大的植物專家看一看,根據專家的建議再去修剪。面對本土牽牛花,會通過控制其藤蔓等來抑制長勢,但對于圓葉牽牛等外來入侵植物,則能根除的就根除掉,因為相對于瘋長的本土植物,外來入侵植物的殺傷力要大得多。
“每一片都進行標記,志愿者清理不完的,就上報給相關部門。”宋成剛說,清除外來入侵植物是一場攻堅戰。秋季花果成熟前是清除的最佳時機,不然等到明年種子成熟,可能會擴散開。因此,他們呼吁更多的人共同來遏制入侵植物的蔓延速度,維護好沿江濕地的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