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智慧城
NANDA SMART CITY CENTRAL PARK
(資料圖)
中央公園
作為“南北轉型”中的重點領域,上海寶山南大地區傳來最新進展,今年,南大智慧城中央公園、TOD周邊配套道路等項目將迎來全面開工。近日,華建集團(600629)建筑裝飾環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環境院)作為牽頭單位,以設計聯合體的方式成功中標南大智慧城中央公園及停車庫新建工程(以下簡稱:南大智慧城中央公園),并將采用創新的“水林復合”模式,全力繪就南大智慧城美麗生態(000010)新圖景。這也是環境院繼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前灣中央公園、鹽城中華海棠園等項目后承接的又一大型中央公園。
“水林復合”中的“Park Walk”
南大智慧城中央公園及停車庫新建工程用地位于寶山區 W12-1301 單元(祁連敏感區)的111-02地塊,東至祁連山(600720)路、南至連亮路、西至瑞豐南路、北至豐德路。根據上位規劃要求,南大智慧城中央公園將被營造成一個融合自然、科技、文化和運動元素的城市綜合公園。
公園以“北丘、南林、中央湖”為總體布局,為更好地實現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和多元化休閑需求,環境院團隊計劃在公園的中央湖西南側創建一片3公頃的“水林復合”區域,通過將森林和水生態系統融為一體,旨在提供一個“與城市共生長”的休閑空間及學習空間,同時保護并恢復生態環境。公園內的“水林復合”區域將展現詩意的自然之美,并進一步引導游客理解和尊重生態系統的價值,這也將成為此次公園規劃的一大亮點。
環境院團隊將以中央湖南側林地為依托,融入智慧、科技元素以及低碳的生態理念于“水林復合”區域,使之成為城市科創的“未來秀場”,同時,還將在“水林復合”區域中設置觀景臺、步行道、休息區以及周邊的展示中心等社交空間和文創空間,使之成為年輕人休閑漫步打卡、感受城市脈動的“活力舞臺”。
南大智慧城中央公園將充分考慮各個年齡段的市民需求,通過設置教育及休閑設施,讓公眾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充分了解并深入參與到生態保護工作中來。公園中主要的配套服務建筑物,則以地景建筑的方式融于中央湖北側的景觀綠丘之中,利用自然地形和綠色覆蓋,使建筑與環境和諧融合。地景建筑的屋頂可以作為公共空間使用,增加公園的使用面積,同時也將建筑與自然景觀巧妙結合,提升公園的美學價值與功能價值。
通過以上設計,環境院團隊期望南大智慧城中央公園不僅可以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創造力和感知力的復合型公共新空間,一個滿足市民多元化休閑需求的、飽含市民共同記憶的精神家園,也能成為一個展示生態教育、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模范化綠色新場所。接下來,環境院團隊也將依托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前灣中央公園、鹽城中華海棠園等中央公園專項力作的實踐經驗,以高質量的設計服務助力南大智慧城中央公園建設,并將結合產城融合與公園綠地的互動碰撞塑造公園品格,吸引更多市民游客走進寶山、對話自然,來一場水林復合、城綠交融的“Park Walk”。
項目名稱:南大智慧城中央公園及停車庫新建工程
項目地點:上海市寶山區
項目類型:城市綜合公園
項目面積:19.7公頃
建設單位:上海南大開發建設有限公司
設計聯合體單位:華建集團建筑裝飾環境設計研究院、上海市水利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設計總師:應博華
設計總負責:楊凌晨、李佳毅
主創設計師:王慶、肖賓、劉麗、陳治如
設計團隊:趙海濱、張丹、崔駿杰、閻明浩、王瑤、陳敏、沈康、葉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