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在昨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了2019年以來證監會對申請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企業進行現場檢查和分類處理的情況。他還透露,證監會近期已啟動了2019年第一批44家在審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并將繼續按照問題導向和抽查抽簽相結合的方式,安排第二批現場檢查。
常德鵬介紹,2019年以來,證監會已實施、完成對24家申請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首發企業的現場檢查。今年7月,證監會先期通報了對存在相關問題的6家申請首發企業、8家保薦機構、4家會計師事務所、4家律師事務所根據情節輕重啟動的相關監管措施程序。對后續現場檢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后,證監會根據問題性質和重要程度進行了分類處理。
具體而言,一是將1家企業移送稽查部門,該企業涉嫌存在大額體外收入與體外成本未入賬、通過體外收付貨款銀行賬戶向實際控制人及其親屬、高管和核心員工轉入資金。
二是對1家企業出具警示函,該企業涉嫌存在故意調整收入入賬期間、以賬外現金支付采購返利、指使部分個人供應商借用他人名義與公司進行交易、實際控制人占用公司資金等問題。
三是另有其他企業內部控制與會計核算存在較多問題,如收入確認存在跨期、個人銀行卡代收代付、在建工程核算標準不明確、少提固定資產折舊、物流運輸記錄不完整、產品出庫方式管控不完善、產品成本劃分不準確等,銀行類企業還涉嫌存在貸款五級分類和金融資產會計分類不準確、減值計提不謹慎、應收款項類投資風險披露不充分、出具詢證函內控程序不嚴密、部分業務制度缺失等問題。對這些企業,證監會將視情節輕重,采取后續審核視情況決定是否重點關注、追加專項核查程序、督促整改內控瑕疵問題等多種措施進行處理。
另外,證監會將對存在執業質量問題的3家保薦機構、5家會計師事務所、3家律師事務所啟動相關行政監管措施程序。
常德鵬說,信息披露制度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制度,是投資者進行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公司規范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近期,證監會已啟動2019年第一批44家在審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將根據檢查結果,依法依規進行分類處理。截至目前,已有9家企業申請撤回申報材料。
他表示,證監會擬繼續按照問題導向和抽查抽簽相結合的方式,安排2019年第二批現場檢查工作。證監會將對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高壓態勢,通過不斷提高申請首發企業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守好入口關,從源頭上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督促中介機構當好資本市場的“守門人”,落實服務實體經濟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監管目標,努力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版權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