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周末好,簡單關注一下新冠三陽的事情。
世衛組織:EG.5被列為需留意的新冠變異株
(資料圖片)
當地時間8月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新冠病毒變異株EG.5列為“需要留意的”變異株,但基于目前可用的證據,WHO仍認為EG.5在全球層面對公共衛生造成的風險為“低”級別。
聯合國官網顯示,EG.5是奧密克戎變異株XBB.1.9.2譜系的一個后代譜系,首次報告于2023年2月17日,并于7月19日被列為“監視下的變異株”。
據悉,世衛組織通過評估病毒變異株的傳播能力和變異能力等,將變異株分為“監視下的”變異株、“需要留意的”變異株、“需要關注的”變異株三個類別。
WHO表示,從全球來看,EG.5相較于其它流行的變異株有著顯著的增長優勢,其感染占比從6月19日-6月25日的7.6%增至7月17日-7月23日的17.5%。同一時期,EG.5在中國的流行率從24.7%上升至45%,在美國與韓國也分別達到了12.8%和19.3%。
報道稱,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技術負責人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EG.5的傳播性有所增加,但并不比其他奧密克戎變種更嚴重。
“三陽”話題一度沖上熱搜
與此同時,近日“三陽”話題一度沖上熱搜。
社交媒體上,一些網友表示自己“三陽”了。有的表示自己“三陽”的癥狀比前兩次輕,有的則表示,“三陽”的癥狀比較嚴重。
據南方日報8月11日報道,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疑難感染診療中心主任彭劼表示,自5月新冠“二陽”高峰期至今,門診一直都有發熱的患者前來就診,通過核酸檢測后才發現是感染了新冠病毒。這些患者中,有“首陽”“二陽”和“三陽”的人,其中,“三陽”患者數量很少,癥狀較輕。綜合來看,目前疫情還是處于一個相對平穩、低水平發展的階段。
“下一波新冠流行可能出現在今秋11月左右。”的說法僅是推測,目前并沒有太多的科學證據可以驗證,不必過于恐慌。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現在處于一個相對平穩、或者說低谷的階段。確實也碰到過可能三個月后又感染一次的情況,但是大多數患者都是比較輕癥的。
“基因組序列分析表明,變異株EG.5仍屬于奧密克戎變異株家族的一員,其對人的毒力沒有增強,但免疫逃逸和感染細胞的能力更強,因此其傳播范圍相對較大。”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稱,總體來看,變異株EG.5造成的危害在可控的范圍內,我國尚不需要擔心EG.5可能帶來的新一輪疫情影響。
南方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流行病學教授魏晟介紹,我國現階段已經建立了多個監測系統來檢測新冠病毒變異株在人群中的流行情況,例如從哨點醫院收治的病例采樣進行病毒測序來監測變異株的狀況,通過醫院報告的病例來了解新冠病毒的致病性,也可以通過污水病毒監測等工作收集病毒在人群中流行的信息,并評估其影響。從現有的數據來看,新的變異株的致病性并沒有造成顯著的影響,因此個人層面除了日常的注重個人衛生習慣外,無需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