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云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開好局、強信心、促發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系列新聞發布會·曲靖專場發布會。在回答本報記者就曲靖圍繞省委、省政府對曲靖市提出的“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的目標定位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的提問時,曲靖市委常委、曲靖市副市長于韜介紹,黨的二十大以來,曲靖市緊緊圍繞“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的目標定位,堅持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城鄉融合發展取得了新成效。
以“打造高端食品基地”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于韜說,曲靖市始終錨定建設全國一流的肉食品加工基地和全省一流的高端蔬菜水果新興產區,以“綠色、高端、精品”為方向,加快推動食品產業由中低端向高端轉變。
糧食安全底線牢牢守住。曲靖深入實施糧油產能提升、種業振興、豆油擴種、糧經協作、綠色生產和產業延鏈“六大行動”,建成全省最大的雜交玉米、馬鈴薯、魔芋良種繁育基地,全市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高端果蔬新興產區建設初具規模。持續優化“三區四業九帶”布局,全市8家企業9個基地被認定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陸良縣躍升為全省蔬菜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的縣;會澤待補成為全國最大的夏季草莓生產基地。
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成效明顯。全省生產規模最大的陸良神農50萬噸飼料加工項目建成運行,沾益溫氏1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建成試運行;全國最大的奶制品生產企業蒙牛集團落戶陸良縣;會澤縣5萬頭肉牛屠宰加工項目開工建設,正在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種公牛繁育基地;全市生豬、肉牛規模化養殖率分別達64%、45%。
農業全產業鏈培育初見成效。曲靖堅持內培外引、市縣聯動,成功引進大北農、鹽津鋪子、山東豐沃、山東凱佳等一批行業領軍鏈主企業,全力打造高標準果蔬園、休閑食品和種業全產業鏈發展;制定實施曲靖市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每年拿出900萬元獎勵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業農村返鄉入鄉創業之星,全市現有農業企業21767戶,2023年上半年新增4930戶、同比增63.85%,全市農業企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數均排全省第一。
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核心,全面推進鄉村建設
于韜介紹,曲靖市系統謀劃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三年行動計劃,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會澤縣“白霧村”分層分類促增收模式和羅平縣“云上花鄉”鄉村振興示范園建設經驗在全省推廣。
監測幫扶底線牢牢守住。曲靖市委、市政府把返貧致貧納入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防控指標之一,實行“一票否決”;出臺加強動態監測幫扶十條措施,加強“線上網絡化、線下網格化”監測,做到返貧風險“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今年以來識別監測對象1149戶3679人,消除風險953戶3401人。
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曲靖出臺產業就業“雙六條”增收措施,采取分層分類促增收模式,對監測對象及萬元以下脫貧人口建立“一戶一臺賬”“一人一措施”,今年上半年全市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7229元、同比增21.5%,增幅全省第2。
鄉村建設示范工程成效明顯。以“四美家園”建設為統領,曲靖市引入中國農大李小云專家團隊,打造羅平縣云上花鄉、陸良縣荷花里等6個鄉村振興先導工程;堅持“機制先行、運營前置”理念,成立了中國鄉村高級職業經理人學院,培養一批鄉村CEO運營管理,鄉村振興示范取得階段性成效。
以“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不斷夯實城鄉發展基礎
于韜表示,曲靖市堅持“搶抓機遇、補齊短板、夯實基礎”,積極推動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曲靖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強力支撐。
高速公路網絡不斷完善擴展。在實現“能通全通”工程圓滿收官的基礎上,曲靖大干快上陸良至尋甸、會澤至巧家等6條“互聯互通”高速公路,加快推進宣威至盤州、宣威永安機場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全市高速公路里程達1107公里。2017年在全省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2021年實現曲靖繞城高速116.7公里全線閉合。
鐵路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在曲靖首條高鐵滬昆高鐵建成通車后,全面推進渝昆高鐵曲靖段建設,積極推進渝昆高鐵至曲靖延伸線、滇東縱向鐵路、滬昆鐵路長水設站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宣威民用機場項目前期各項工作加快推進,今年有望獲批。
農村公路建設取得新成效。加快推進農村公路建設,2022年以來,曲靖累計完成新改建農村公路1966公里、村道安防工程1165公里、完成危橋改造40座;加快綠美交通建設,建成綠美高速468公里、綠美農村公路2686公里、綠美服務區4個,新增綠化面積642.37萬平方米,為交旅融合、全域旅游提供了高品質交通運輸保障。(記者 鄭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