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金寨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革命戰爭年代,十萬英雄兒女參軍參戰,現有在冊烈士11000多人。金寨縣將烈士紀念設施管護工作作為“鑄魂工程”“搶救性工程”常抓不懈,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促使烈士紀念設施成為激勵干部群眾奮斗新時代、創造新業績的“精神高地”。
破解設施難題,“三位一體”強基固本。編制一本規劃,編制《金寨縣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修繕專項規劃》,印發《金寨縣烈士紀念設施規劃建設修繕管理維護工作方案》,打造革命老區紅色教育基地體系和全域紅色旅游體系。提升一批設施,爭取專項資金7000余萬元,對縣烈士陵園、立夏節起義紀念園、六霍起義紀念園等12處紀念設施進行維修改造、豐富展陳;遷移零散烈士墓91座,修繕維護全縣零散烈士墓(塔)51處。在全省試點“互聯網+烈士紀念設施”,依托“江淮英烈”小程序,建立全縣烈士紀念設施電子地圖、風貌展示、便民服務等系統。完善一套機制,全縣烈士紀念設施劃定保護區域,明確管護主體,建立“以獎代補促建設、持續支持強管護”工作機制,由鄉、村退役軍人服務站直接管理,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每個紀念園招聘1名管理人員負責日常管護。
發揮育人功能,“三管齊下”傳承基因。打造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發揮縣革命烈士陵園和12處縣級烈士紀念設施作用,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防科普教育系列活動,持續開展“清明祭英烈”和“9·30”烈士紀念日主題活動,使紅色基因浸入心扉。打造紅色基因傳承高地,完成全國紅色基因庫試點項目,建成數字展廳,紀念設施漫游系統及革命文物展示系統,全國各地游客足不出戶便可沉浸式游覽金寨紅色景點。打造紅色旅游發展勝地,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縣內紅嶺公路串聯全縣各大紅、綠景區,成為全國精品旅游線路,縣革命烈士陵園年均接待游客120萬人次,紅28軍堅持三年游擊戰爭紀念園、斑竹園立夏節起義烈士紀念園等規模性烈士紀念設施年均接待游客10萬人次。
助推鄉村振興,“三大藍圖”賡續血脈。人文環境改善明顯,全縣烈士紀念設施分布在金寨山山水水,各鄉鎮緊緊圍繞區域內烈士紀念設施做文章,全面展示本土紅色品牌,發展豐富鄉鎮文化內涵。鄉村經濟帶動明顯,全縣烈士紀念設施成為馬丁公路、中國紅嶺公路等經典旅游線路上的重要紅色地標,紅色旅游帶動鄉村農家樂、民宿等餐飲服務業蓬勃發展,有效促進當地居民就業增收。文明實踐提升明顯,重要節假日期間,全縣規模性烈士紀念設施、紅色旅游景點均安排志愿者,為前來觀瞻的游客提供文明旅游、咨詢引導、應急救援等服務保障,展示良好金寨形象。(夏倫梅 記者 謝麒麟 實習生 魏宇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