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6月14日電 (記者王震)6月13日上午,海關總署召開例行記者通報會,介紹海關總署優化營商環境16條有關情況。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司長吳海平介紹,去年,我國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59.8萬家,同比增加5.6%。今年前5個月,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同比增加7.3%。
吳海平指出,去年,海關總署專門出臺了助企紓困降成本7項措施和幫扶中小企業紓困解難6項措施,同時深化“海關關長送政策上門”、結對幫扶、12360熱線服務機制,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有效激發了外貿企業的活力。
此次海關總署出臺優化營商環境16條,圍繞幫助企業減負增效,有針對性提出了很多措施,概括來講就是“三增一降”。
一是增加企業便利。如,進一步便利出口退稅辦理,會同稅務總局推動實現企業出口退稅報關單、發票“免填報”,便利企業出口退稅申報,讓企業早拿到退稅,早受益。以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為重點繼續擴大海關“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范圍,推動AEO企業在境內外享受通關便利。
二是增強企業活力。首先是重點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成長。同時,加強高級認證企業培育,力爭到2023年底高級認證企業數量較2022年同期增長10%。強化知識產權海關保護,開展“龍騰行動2023”“藍網行動2023”,護航企業創新發展。
三是增進企業服務。針對企業“走出去”需求,強化技術性貿易措施咨詢服務,充分發揮WTO/TBT國家通報咨詢中心、WTO/SPS國家通報咨詢中心作用,積極幫扶企業應對不合理貿易壁壘。不斷創新面向社會公眾的數字化統計服務,做好外貿數據發布,更好為企業開展進出口、拓展國際市場提供決策參考。
四是降低企業成本。進一步擴大主動披露政策適用范圍,對符合要求的企業依法從輕、減輕或不予行政處罰,依法減免繳納稅款滯納金。同時,幫助和引導企業用好用足稅收優惠政策,促進企業技術創新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推動RCEP高質量實施,服務企業應享盡享自貿協定關稅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