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就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發布有關問答,強調為期一年的反腐整治重點聚焦“關鍵少數”、關鍵崗位,尤其是利用醫藥領域權力尋租、“帶金銷售”、利益輸送等不法行為。
反腐高壓下,A股藥企人人自危,特別是財報數據中的銷售費用成了本次反腐行動關注的重點。近日,憑借13價肺炎結合疫苗和HPV疫苗出圈的云南沃森生物(300142)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沃森生物”)就因超高的銷售費用站上了風口浪尖。因去年、銷售費高達20億之多,沃森生物近期股價不斷下滑,截至8月15日收盤,報收26.02元/股,跌幅1.33%。
產品競爭之殤
(資料圖片)
沃森生物2022年財報數據顯示,沃森生物銷售費用為20.22億元,占總營收的39.76%,其中廣告宣傳推廣費為19.32億元,在披露該項費用的A股上市藥企中位列第一。
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專業從事人用疫苗等生物技術藥,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高科技生物制藥企業。2010年,沃森生物在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
目前公司上市產品包括雙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畢赤酵母)、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等六款非免疫規劃疫苗以及A群C群腦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兩款免疫規劃疫苗。
沃森生物2022年報數據顯示,公司營業收入50.86億元,歸母凈利潤7.29億元。非免疫規劃疫苗是沃森生物的主要創收產品,2022年為公司帶來了49.29億元的營業收入,占總營收的96.9%。二價HPV疫苗和13價肺炎結合疫苗是沃森生物長期以來的主力產品。公司曾在2022年度三季報中表示,公司集中精力聚焦13價肺炎結合疫苗和二價HPV疫苗等重磅產品的推廣和銷售。其中,13價肺炎結合疫苗2022年1-9月批簽發數量達到606.82萬劑,同比增長50.45%;二價HPV疫苗的批簽發數量則達到208.85萬劑。
在今年5月,沃森生物也曾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披露,在13價肺炎結合疫苗領域,公司已占據國內市場超過50%以上的份額。另據相關方初步估算的國內市場接種率尚未突破30%,未來有望進一步加強城鎮市場的下沉。
而在雙價HPV疫苗方面,國內市場接種率近年來持續提升,不同統計口徑下滲透率有所差異,但即便是一線城市也僅7%左右。公司目前已經完成了國內主要省份的準入,未來將積極配合并參與國內各省市HPV疫苗試點計劃和推廣普及工作的推進,實現對全國主要地區的全覆蓋,提高適齡女性的接種率。并且受益于13價肺炎結合疫苗、雙價HPV疫苗以及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銷售收入的增長,沃森生物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7.04%。
目前,沃森的沃澤惠HPV二價疫苗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萬泰生物(603392),為了讓產品盡快占據市場,沃森自去年3月獲批上市后就進行了一輪價格戰。比如,2022年5月,沃森生物和萬泰生物2價HPV疫苗共同中標南京政府采購HPV疫苗采購項目,沃森生物就以低價拿下了更多的采購量。該項目采購數量為3.2萬支,其中沃森生物以246元/支的價格中標,采購量為2.24萬支,而萬泰生物329元/支價格的僅中標0.96萬支。
新品上市,搶奪市場難免會有激烈的價格戰,但是沃森生物卻不惜重金砸供給量。2022年9月,在福建省政府采購網公開HPV疫苗采購項目中,沃森生物又憑借245元/支的低價“擠掉”了萬泰生物,從而獲得了獨家中標。
除二價HPV疫苗和13價肺炎結合疫苗外,沃森生物在新冠疫苗上的布局也引人注意。沃森生物2022年報顯示,公司在研的11條主要管線中,有5條與新冠疫苗相關。從研發支出來看,公司2022年在新冠疫苗上的投入高達6.32億元,占總研發支出的60%。
沃森生物曾多次在業績報告中提到,新冠相關疫苗產品上市后將進一步增加公司產品線,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對公司的業績產生積極影響。但事實上自去年起,國內外新冠疫苗的需求就開始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區出現了供大于求的情況,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同在新冠疫苗大幅布局的康希諾就在這方面吃了大虧,今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79.86%。不過康希諾的新冠疫苗上市比較早,在前兩年還算搭上了新冠紅利的便車,而沃森生物的新冠疫苗至今卻還都未上市。
畸形銷售費下的行業之困
《》記者根據同花順(300033)iFinD數據統計,2022年A股上市489家藥企的銷售費用共計3416億元,占去年A股上市藥企總營收的13.8%。按照申銀萬國行業分類,生物醫藥行業的銷售費用及銷售費用率在所有行業中位列第一,且銷售費用是第二名通信行業的兩倍之多。銷售費用排名第三的石油石化行業雖然在此項也達到了1343億元的高位,但其銷售費用率僅為1.6%,遠遠低于生物醫藥行業。
生物醫藥行業斷層第一的銷售費用究竟用在何處?
沃森生物2022年報數據顯示,其銷售費用較去年增長51.93%,主要源于公司疫苗產品銷售收入增加導致的銷售費用同向增加。公司銷售費用中的具體細分包括市場推廣費及維護費、業務宣傳費、職工薪酬、會議費等13項,其中市場推廣費及維護費數額最大,占總銷售費用的91%。
A股精神類藥物龍頭恩華藥業(002262)在今年的半年報中提到,公司主要的業績驅動因素之一在于高度重視市場準入、學術推廣及市場醫學服務支持等工作,使公司近年獲批的麻醉系列產品實現了快速增長。其銷售費用為7.83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32.6%。且據恩華藥業披露,公司銷售費用主要用于市場建設、業務招待等。
反腐當下站上風口浪尖的麗珠集團(000513)的銷售費用也達到了38.87億元。同沃森生物一樣,其市場宣傳及推廣費用在銷售費用中占比最高,為88.71%。身為兄弟公司的健康元(600380),銷售費用也主要用在了市場宣傳推廣上,占公司總銷售費用49.51億元的88.31%。
綜合來看,各大藥企的銷售費用流向大同小異,似乎都用于了“市場推廣”。而這所謂的“市場推廣費”在不少業內人眼里,其實就是藥企給“灰色費用”披上的合法化外衣。
據了解,藥企的市場推廣活動通常以醫藥代表拜訪和學術會議兩種形式為主。也因此,自醫療反腐行動開展以來,醫藥代表就反復被提及,并背上了腐敗的“黑鍋”,學術會議也被潑上了一盆又一盆的臟水。
但事實上卻是,部分藥企為保證公司層面上所謂的“合規”,甚至強行要求銷售代表簽署承諾書:在履職期間如發生任何行賄行為,個人承擔全部責任(包括刑事責任),并接受公司依據相關管理制度作出的全部處理。不良藥企企圖通過這一紙承諾書來構筑其自身與醫藥代表“帶金銷售”之間的防火墻。針對該現象,8月7日,中紀委官網刊發的《深度關注|精準懲治單位行賄》一文中明確將這類操作劃分為單位行賄,是今后重點打擊的對象。
在學術會議方面,有業內人士認為,其本質及主要目的是學術交流、政策解讀、分享治療方案等,絕不能因為有企業贊助就將學術會議視作腐敗行為。并且,學術會議也是醫生進修獲取學分的重要途徑。據了解,在職醫生每年都有一定的繼續醫學教育學分需要完成,該學分與年度考核、聘任、技術職務晉升和執業再注冊等掛鉤。衛健委官網發布的《關于公布2021年中華醫學會等第二批Ⅰ類學分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通知》中就包含著多個以學術會議形式的項目。
對于藥企超高的銷售費用,醫改專家李玲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這的確是醫療腐敗現象的標志,我國多年來一直在打擊“帶金銷售”,但屢禁不止,它有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實現。因此,醫藥反腐要想治本,就必須真正地讓醫務人員有陽光、體面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