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降準政策落地時間點的預期,看來要往后延了。
(資料圖)
8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央行四部委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一方面,降準、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以及各類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都具有投放流動性的總量效應,綜合評估存款準備金率政策,目標是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
鄒瀾還表示另一方面,要科學合理把握利率水平,防止資金套利和空轉。“近年來企業貸款利率下降成效明顯,未來還將繼續發揮好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
8月4日,某機構宏觀首席分析師對財聯社表示,綜合考慮到利率水平和匯率的壓力,短期來看降準降息的必要性不大。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與7月14日鄒瀾對外表示“綜合運用存款準備金率、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和合理充裕”相比,今日鄒瀾表述是“綜合評估存款準備金率政策”。部分市場人士由此認為,從“綜合運用”到“綜合評估”字面上判斷,降準的舉措應該還在評估階段。
8月3日,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周君芝認為,近期專項債發行將帶來流動性擾動,市場近期降準預期再起。但是否降準主要錨定商業銀行擴表程度,今年5月、6月新增社融同比轉負,銀行流動性較為充裕,短期內降準概率并不大。考慮到下半年MLF到期壓力顯著高于上半年,并且往年降準一般落在季末或者季初月份,用以對沖季初流動性波動。由此推算,下半年如有降準,最快也要等到9月。
債市:專項債擾動不明顯,8月資金缺口可控
近期降準重提一個擾動因素是地方債發行的加速。
7月24日政治局會議提到“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近日,監管部門要求2023年新增專項債需于9月底前發行完畢,對市場的資金形成壓力,促使市場憧憬降準的落地。
不過,多為機構分析師認為,地方債發行造成的資金缺口并不大。
民生證券周君芝分析,1-7月專項債已發行2.5萬億,若年內額度趕在9月份完成發行,推算8-9月合計發行1.3萬億,月均0.65萬億,屬于歷史上單月發行偏高水平。以往歷史最高月度發行為2022年6月,單月發行1.3萬億,遠高于今年8-9月或有專項債發行量。這樣來看,今年8-9月專項債月均發行量并不算特別高。
安信證券池光勝認為,預計8月政府債發行規模約為2.01萬億,到期1萬億,凈融資規模約為1.01萬億元。同時,預計2023年8月財政存款凈投放規模或進一步擴大至8200億附近;結合金融機構8月繳準將回籠約1100億元左右的流動性等因素。綜合來看,8月或存在3500億元左右的資金缺口,流動性壓力總體不大。
民生證券周君芝認為,是否降準,更應關注信貸投放節奏以及與此相關的銀行流動性缺口。
社融信貸:7月繼續弱增長,流動性壓力不大
除周君芝所稱5月、6月新增社融同比轉負之外,機構對7月份的社融和信貸預測顯示,數據并未有明顯反彈跡象。
8月4日,中金公司發布觀點認為,預計7月信貸小幅同比少增。我們預計7月新增貸款約6000億元(低于Wind一致預期的8000億元),同比少增約800億元,貸款余額增速11.2%,增速環比上月下降0.1ppt。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則認為,7月屬季初的信貸“小月”,預計新增人民幣貸款有望達到8000億左右,環比上月會有大幅下降,屬于正常的季節性波動,6月信貸數據大幅超出市場預期,有可能會對7月信貸投放形成一定透支效應;
社融方面,預計7月新增規模有望達到9000億左右,環比大幅季節性少增,7月政府債券融資會繼續對新增社融形成拖累。其他外幣貸款、表外票據融資都將出現一定幅度的負增長。
社融和信貸的弱增長意味著銀行體系資金未出現緊張的狀況。
廣發證券銀行聯席首席分析師王先爽展望銀行間流動性時認為,貨幣政策發力已落地,后續繼續降息概率不高,但三季度降準概率較大。今年財政明顯后置,越往后財政發力概率越高,有望對銀行間利率形成向上牽引,對銀行間流動性維持中性判斷。
匯市:人民幣貶值尚存壓力,利率水平不宜過低
央行數據顯示,6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95%,同比下降0.21個百分點,繼續處于歷史低位;個人住房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11%,同比下降0.5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今年3月末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74%,處于歷史最低水平。
8月4日,鄒瀾表示,要持續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重要作用,維護市場競爭秩序,支持銀行合理管控負債成本,增強金融持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前述機構宏觀分析師認為,國內市場利率中樞繼續往下,而且過去一個月來,人民幣繼續處于貶值的壓力區間,美聯儲加息拉大兩國的利差幅度,在當前這種情況,人民幣如進一步降準降息將加大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7月26日,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這是6月份暫停加息一次之后,美聯儲再次重啟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到5.25%-5.50%,達到22年來的最高水平。
財聯社記者發現,在匯率方面,離岸人民幣最近兩周徘徊在7.12-7.16區間。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央行在下半年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和改善外匯政策供給”。這是指若下半年人民幣匯率出現在合理均衡水平之外大起大落的勢頭,監管層還可適時宣布重新引入“逆周期因子”(調節人民幣中間價),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增加境內銀行體系美元流動性)、上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減少企業和個人遠期購匯需求,遏制貶值預期),乃至創設新的外匯及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政策工具來穩定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