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利完成最后一個跳馬動作,章瑾在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多功能體育館的歡呼聲中向觀眾揮手致意。昨日的大運會女團決賽,這個上海小姑娘和隊友一起登上最高領獎臺。“感覺還是挺新鮮的,這是我第一次在主場參加這樣級別的大賽。”賽后在混采區,章瑾露出平時難得一見的微笑,“我也挺想念上海的,尤其是那些有老上海特色的早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說:章瑾比心 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李銘珅 攝
因為訓練和備戰比較繁忙,章瑾多數時候都在北京訓練,“上一次回家應該是陜西全運會結束后吧,待了挺長時間,身心都得到放松,也吃到了不少美食”。說起家鄉,小姑娘的眼里多了幾分思念與期待,“我很喜歡去南京路步行街和城隍廟,也很想念上海的小籠饅頭。”章瑾半開玩笑地說,因為很長時間沒去,感覺自己已經有些“跟不上時代”了。“南京路肯定有不少變化。”這位新科大運會冠軍說,“上次回上海的時候,我給自己定了份攻略,下次回來的時候,一定要去田子坊之類的地方看看,不過目前還需要再等待一段時間。”
在這支中國大學生體操女隊里,章瑾算是經驗比較豐富的選手。作為上海體育大學的學生,她也和其他同齡女孩一樣,對可愛的尤其是閃閃發亮的小飾物,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力。
圖說:章瑾在比賽中
這幾天,大運徽章成了賽場內外的熱門物件,在各個大運賽場邊,都能看到因小小徽章而結緣的朋友。“我特別喜歡這樣的小物件,雖然到大運村里的文化展示區看過,但沒有太多時間挑選,有點可惜。”章瑾說,趁著訓練比賽的空隙,她也會和隊友以及其他朋友交換一下大運徽章,“我的存貨不多。可能在比賽完之后,如果時間允許,我還會去大運村里看看。”
章瑾的恩師張海燕教練特意在昨日的女團決賽前送上祝福。“她鼓勵我,讓我好好享受主場作戰的感覺。”說起這個最了解自己的人,章瑾的語氣中充滿感激,“如果不是張教練,就不會有站在賽場上的我,真的非常感謝她的付出,希望她每天都能過得開心順利。”
圖說:章瑾在比賽中
結束女團比賽后,章瑾接下來將轉戰單項,“沒有太多的目標和想法,就像張教練告訴我的那樣,繼續享受大運會,享受主場作戰的感覺,享受在成都的每一天。”(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陸瑋鑫 成都今日電)
記者手記|徽章與約定
“嘿,朋友,能和你交換一下徽章嗎?”在成都大運會的各個賽場里,這句話已經成為流行語。
體操比賽第一天,一位胖胖的波蘭記者大叔成為看臺上最受歡迎的人,因為他帶來的一袋徽章,“這里面有之前幾屆大運會的徽章,也有我在成都交換來的徽章,我想看看能不能換到新的款式。”趁著比賽間隙,這位大叔的光頭先后出現在媒體休息室、志愿者服務臺等人員眾多的區域,幾乎每一次都能引起一小波熱潮。
圖說:徽章在大運會賽場很受歡迎
“這個我之前沒有,可以和我交換嗎?你可以從這個袋子里隨便挑選。”看到有志愿者佩戴著沒有見過的徽章,“光頭哥”立刻兩眼放光,開出“誘人”的條件,完成交換后,還拍了拍志愿者小哥的肩膀,“非常感謝你,滿足了我的心愿。”
不過,也不是每一次交換都如此順利,當一位戴著帽子的志愿者帶著自己的徽章前來時,兩人沒能達成一致,“我有一個蓉寶的特別款,大叔很喜歡,不過我沒有在他的袋子里找到符合心意的。”這位志愿者小妹透露,她和“光頭哥”已經成了朋友并互留聯系方式,“他說明天會帶新的徽章到體操賽場,還叮囑我不要把那個特別款換給其他人。”小姑娘開心地說,因為大運會和紀念徽章,她已經結識了好多朋友。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大運會期間的一次次握手、一個個擁抱、一次次約定,正在讓更多人走到一起,共享這場屬于青春的大派對。(陸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