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16日訊(記者 閆軍)“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定調成為關注度極高的話題,各方正如何行動?交易制度改革藍圖率先亮相,即推出股票交易“100+1股”的新制度。
具體來看,是由滬深交易所齊出手,研究將深市、滬市主板上市股票、基金等證券的申報數量要求由100股(份)的整數倍調整為100股(份)起、以1股(份)遞增。
此前,不足1手的股票被稱為零股,投資者可以委托賣出零股,但不能委托買入零股。滬市主板與深市股票允許零股申報,是通過交易端改革來活躍資本市場的舉措。從投資者結構來看,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以散戶為主,持股市值在5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占比超過90%,實施股票交易“100+1股”符合市場的實際情況。
(資料圖片)
該機制的優化,有利于降低投資者交易高價股的成本,便利投資者分散化投資,提高投資者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管理難度、降低產品跟蹤偏離度,對提升股票、基金等市場的活躍度和流動性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更靈活、更便利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以一手(通常為100股)或其整數倍作為申報單位,是證券市場發展早期為便利交易撮合處理所致。當前,隨著自動化電子交易迅速發展和交易機制不斷改進,整手交易的必要性逐步減弱,降低最小交易單位成為證券市場的普遍趨勢。
“100+1”交易模式一推出就在市場引起廣泛關注。有市場資深人士分析,主板股票在送股、配股、轉股等情況下可能產生零股持倉,因此現行交易規則已允許零股一次性申報賣出。若允許主板股票買單在100股以上零股申報,在對手方為零股賣單時,買方可以提交零股買單申報,提高買賣單完整成交的可能性,避免因部分成交導致的交易不便。
從滬深交易所公告來看,此次調整未涉及科創板股票,原因在于科創板在設立之時就已取消了100股整數倍的要求,申報數量在200股以上可以以1股為單位遞增。
華夏基金研究發展部負責人肖瀟也向記者表示,根據科創板零股申報制度情況來看,使用零股申報最多的是中小投資者,投資者對各個價位的股票均有一定的零股申報需求,其中高價股的零股申報需求相對較大。主板允許以1股為單位遞增進行買入申報,符合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實際投資需求,也便利了投資者對高價股的小額購買需求。投資者參與股票交易將更加靈活,資金的使用效率可能更高,有助于投資者進行分散化投資。
改革完善助力打造“無損ETF”
零股申報不僅有利于中小投資者參與高價股,對當前發展如火如荼的ETF來講,更是起到了優化交易環節,減少凈值偏差的作用。
對于跟蹤股票指數的ETF產品而言,其成份股大多存在“零股”的情況,這導致基金管理人制作的申購贖回清單(PCF清單)中的成份股數量與ETF實際持倉及指數權重存在差異。
“股票申報數量調整后,基金管理人能夠優化PCF清單設置,使PCF清單中的成份股數量與ETF實際持倉及指數權重相匹配,更加擬合指數,從而解決ETF實時參考凈值偏差等問題,更好地發揮ETF工具屬性,切實提升投資者獲得感,促進ETF市場長遠健康發展。”易方達基金指數研究部總經理龐亞平表示。
這一點也得到華泰柏瑞基金總經理助理兼指數投資部總監柳軍得認同,他表示,零股申報將有利于ETF做市商等參與申贖的投資者,進而降低ETF的二級市場折溢價水平,提升ETF定價效率和流動性。
柳軍指出,當ETF籃子因成份股取整與指數權重產生偏離時,可能導致現金差額絕對值較大,且當日盤前公布的預估現金部分與盤后實際計算的現金差額出現較大差異,同時盤中以申贖清單計算的IOPV未必能夠代表ETF真正的實時凈值,從而給參與申贖的投資者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例如投資者可能在盤中看到二級市場價格相對于IOPV有0.1%的溢價,但這部分溢價可能是由于籃子成份股取整誤差造成的,于是要么投資者參與申購套利后發現實際上并沒有獲得套利收益,要么因為這樣的不確定性而選擇觀望,等待溢價進一步拉大后再進行套利,間接后果就是ETF的二級市場折溢價可能擴大。
因此,除了減小基金整體跟蹤誤差,交易機制的價值還在于為參與申贖的投資者提供更為精確的價格信息和套利收益的確定性,以降低ETF的二級市場折溢價水平,并提升ETF的流動性。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滿足投資者以收盤價交易ETF的需求,滬深交所也在研究ETF引入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機制。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是盤中連續交易的有效補充,不僅可以滿足投資者在競價撮合時段之外以確定性價格成交的交易需求,也有利于減少被動跟蹤收盤價的大額交易對盤中交易價格的沖擊。
龐亞平表示,完善交易制度,有利于提升ETF可投資性,助力打造完全擬合指數的“無損ETF”,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就在不久前,中國結算宣布,將自2023年10月開始實施差異化調降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安排,將該比例由現行的16%調降至平均接近13%,并正式實施股票類業務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差異化安排,目的是鼓勵結算參與人及客戶更早完成資金交收,提高市場資金使用效率。
對此,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這一舉措將減少資金滯留,提升流動性,并增強市場機構的交易風險控制能力。中國結算允許結算參與人自主選擇適用差異化或固定最低結算備付金比例計收方式,為市場機構提供更多選擇。此次調降最低結算備付金繳納比例的措施將促進市場活躍,增強投資者信心,并有望進一步優化市場的資金運作。
“交易端”的這一系列務實舉措快速推出,是滬深兩市交易所在充分調研和聽取市場意見的基礎上推出的,將有利于增強交易便利性和通暢性,更好激發市場活力,提振投資者信心,提升市場吸引力。這也被市場人士解讀為資本市場“三端”發力的開始,后續融資端、投資者改革同樣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