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北京6月21日電(記者 上官云)“當前,圖書館業與出版業的融合發展已然成為業界共識,館社協同開展文化服務順應時代發展之需。圖書館與出版社應進一步達成協同發展共識和意向,協同為讀者用戶提供優質知識解決方案或產品,實現館社雙方協作共贏。”日前,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劉小琴在2023北京地區圖書館資源建設研討會上分享了以上觀點。
記者獲悉,近日,2023北京地區圖書館資源建設研討會在北京舉辦,該會議以“館社融合:資源建設與服務效能提升”為主題,旨在深化出版社與圖書館的合作與交流,為圖書館界、出版發行界融合發展搭建合作交流平臺。
本次會議現場圖。主辦方供圖研討會上,BALIS資源協調管理中心主任、專委會主任委員,首都師范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熊麗表示,文獻資源建設是圖書館最重要的基礎工作,其建設質量直接影響圖書館服務的質量。同時也是一項衡量高校教育資源的重要標志。如何有效提升圖書等文獻資源建設質量,優化館藏資源結構,支撐學校教學科研是當下圖書館資源建設的主要問題。
《圖書館報》總編輯袁虎表示,面對閱讀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改變,如何平衡紙本資源和數字資源的占比,如何提高文獻資源的利用率,提升圖書館服務的效能是出版發行界、圖書館界要共同面臨的挑戰。
清華大學圖書館副館長邵敏認為,圖書館的學科資源建設要與學校的學科發展保持同步、爭取超前布局;從文獻資源結構、學科文獻占有率、需求優先級、平衡性等各方面統籌規劃,制定學科文獻保障制度;提升一流學科領域文獻的完整性、規模性及專題性,對發展前沿、研究熱點、最新學術成果等資源加以關注和保障;充分重視不同學科領域對于文獻的需求和使用差異。
關于未授權數字化作品的使用界限、保護作品完整權等方面的問題,法律出版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張雪純認為,未來出版的格局將是紙質出版、數字出版、融合出版并行,并且隨著閱讀習慣和儲存、傳播方式的天然優勢,數字出版尤其是個性化數字出版服務和數字平臺垂直知識服務將在出版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據悉,本次活動由由《圖書館報》、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BALIS)資源協調中心主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