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首席記者 張逸菲
恢復出游、暑期來臨,很多家庭選擇高鐵出行,但近期高鐵上屢屢爆出乘客糾紛:嫌娃太吵向其潑開水、作家投訴乘務員過度提醒、乘客高聲喧嘩引發(fā)肢體沖突……網上甚至由此引發(fā)“厭童癥”、“厭老癥”,而夾在其中提醒勸誡的乘務員也不好過。
【資料圖】
乘務員經常遇到以上糾紛?他們如何看待?乘務員日常收到的投訴多嗎?
暑期來臨,高鐵乘客糾紛增多
何雨在巡視車廂時,發(fā)現(xiàn)一位男乘客將腳徑直放在座位前的小桌板上。
她上前溫聲提醒,男乘客臉色不太好,還是當她面將腳放下。但后來的幾次巡視中,她發(fā)現(xiàn)該男子依舊我行我素。
何雨的多次提醒惹怒了男乘客,“他很理直氣壯,稱自己買了票,并質問我,哪個條文明令禁止不能這樣做?!?/p>
據(jù)報道,7月1日,為期62天的2023年全國鐵路暑期運輸啟動,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的數(shù)據(jù),7月1日至8月31日,全國鐵路預計發(fā)送旅客7.6億人次,日均發(fā)送1200萬人次以上。
暑期出行高峰,網上關于奇葩乘客在高鐵上的糾紛屢見不鮮、五花八門,類型多集中在“熊孩子”哭鬧、花式霸座、已成年乘客的肢體沖突。
何雨告訴頂端新聞記者,高鐵上的乘客糾紛多發(fā)生在長途列車中,特別是站間隔少、停車時間較短,“列車行駛時間長,旅程稍顯無趣?!?/p>
另一位乘務員張冰說,時間段不同,乘客對嘈雜環(huán)境的忍耐度不同,“比如上午十點左右,乘客大多精神充沛,對車廂噪音耐受度高。但清晨和午后,很多乘客想要休息,如遇持續(xù)噪音會很反感?!?/p>
“特別是小孩子,年紀小定力弱,再加上通常是幾個家庭結伴出行,玩鬧間很容易制造響動,影響其他乘客?!焙斡暾f。
有社恐00后不溝通直接投訴
何雨和張冰說,一般來講,其他乘客在與制造噪音的乘客私下溝通無果后,通常會向乘務員反映,“我們會向被投訴乘客進行提醒和勸誡,大部分乘客都能理解,帶小孩的也會主動安撫小朋友的情緒?!?/p>
但也有例外。張冰透露,如果遇到不太講理的乘客,乘務員也很難做,“甚至還會反被乘客投訴?!?/p>
何雨有被乘客無理投訴的經歷,好在她所在的車段,早在幾年前就為乘務員配備了記錄儀,“全程都有記錄,對乘務員是種保護,也能在應對投訴時及時將情況復盤?!?/p>
張冰告訴頂端新聞記者,乘客一般通過12306直接進行投訴,“對乘客來說很方便,但投訴的內容有可能并不十分客觀。”
上級部門會對客訴進行審核。何雨甚至還遭遇過社恐00后因受不了周圍嘈雜的環(huán)境,在未與乘務員直接溝通的情況下,直接通過12306進行投訴,“得知投訴內容后,我們真的哭笑不得?!焙斡暾f,“乘客有需求,可以與我們直接溝通,乘務員處理無果,再進行下一步也不遲?!?/p>
文明乘車,還得自我約束
2020年12月24日,鐵路部門在京滬高鐵、成渝高鐵的部分車次試點“靜音車廂”服務。根據(jù)報道,截至2023年4月,多趟復興號只能動車組列車專門設有靜音車廂。
高鐵乘客間的糾紛,也讓坊間關于“特設車廂”、“母嬰車廂”、“夏令營專車”等功能性車廂的呼聲漸強。
市民劉圓圓曾選擇過靜音車廂,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她說,自己座位前的兩位乘客不停高聲聊天,與普通車廂并無二致。“我也知道靜音車廂并非列車提供的增值服務,只是在乘客自愿勾選時,默認對自己乘車行為的約束,涉及到公共道德;同理,我認為其他選擇靜音車廂的乘客也應有此意?!?/p>
根據(jù)《鐵路旅客運輸規(guī)程》第七條規(guī)定:旅客享有自主選擇旅客運輸服務和公平交易的權利。鐵路運輸企業(yè)不得限定、強制旅客使用某項服務或者搭售商品。
何雨認同劉圓圓的看法。事實上,即便是靜音車廂的乘客并不能完全遵守靜音,乘務員也只能作出提醒,但并不能以靜音車廂為由,將其按安排到普通車廂。
“其實,大多數(shù)乘客在乘車過程中能體現(xiàn)出較高的素質,最近高鐵上糾紛頻出,也與網上擴大宣傳有關。說到底,乘客乘車更多體現(xiàn)的是個人素質?!睆埍f,“我想,不管是靜音車廂,還是未來可能有的特定車廂,設置的前提是乘客‘自愿履約’,即使在這樣的特定車廂中不能完全履約,因為高鐵還屬于公共場所,乘客乘坐的權利沒有變化,畢竟禁音不像高鐵禁煙一樣,屬于違法行為。”
(注:以上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