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豌豆經過再加工,就變成粉絲、植物蛋白,楊君敏就這樣將小小的豌豆做成了一年23.81億元營收的生意。
(相關資料圖)
楊君敏十分神秘,鮮少在公眾前露臉,這樣一個低調的人,卻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挽救了一家即將倒閉的粉絲廠,一步步將其做大做強,發展成為上市公司雙塔食品(002481)(002481.SZ)。而真正讓雙塔食品在資本市場聲名鵲起的,并非起家的粉絲業務,而是這些年興起的新概念——人造肉。
上市后,楊君敏為長足發展,帶領雙塔食品延伸產業鏈,進入豌豆蛋白等領域。2019年,人造肉概念引爆A股市場,雙塔食品股價曾由此暴漲。但近兩年,雙塔食品的股價與業績雙雙承壓。2023年上半年,其預虧6500萬元—7000萬元。7月13日,雙塔食品還發布公告,美國商務部對豌豆蛋白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內憂外患之下,楊君敏和雙塔食品將如何應對?
軍事化管理打造食品龍頭
一步一個腳印,楊君敏的成功之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楊君敏出生于“中國粉絲之都”山東招遠,龍口粉絲就發源于這里。最初,楊君敏的工作與粉絲無關,而是在金嶺金礦當工人,后被提拔為副礦長。1996年,30歲的楊君敏臨危受命,被派往陷入經營困境的金華粉絲廠任職總經理,這即是雙塔食品的前身。
“我來這個廠子時,廠區里到處是雜草,牛羊都跑進來了。”楊君敏回憶,但他并沒有放棄,還有著大目標——“要做,就做行業的領頭羊!”他從管理開始抓起,在廠里進行嚴格的軍事化管理,規定員工必須嚴格遵守規章制度,這樣一來就淘汰了80%的違規員工,甚至包括他自己的妻侄。管理有了成效后,原本就有著深厚產品底蘊的金華粉絲廠逐漸走上正軌,很快便扭虧為盈。
楊君敏的眼光也十分長遠,“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通過競爭來淘汰落后產能?!边@是他的經營心得。千禧年后,粉絲行業進入整合階段,廠里開始引入生產流水線,規模經濟開始顯現。同時,楊君敏十分重視品牌建設,在2006年“雙塔”牌粉絲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馳名全國。
終于,2008年,雙塔食品由鎮辦集體企業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0年成功完成A股上市。
僅靠一碗龍口粉絲,雙塔食品足以安身,但楊君敏更想長足發展。
為此,自2012年起,雙塔食品在粉絲業務基礎上延伸產業鏈,逐漸擴張豌豆蛋白、膳食纖維等領域。在2018年,雙塔食品豌豆蛋白收入突破5億元,首次超越粉絲產品,成為收入比重最高的業務。由此,雙塔食品也逐漸成長為全球最大的豌豆蛋白生產企業。
內憂外患業績虧損
靠著豌豆蛋白,楊君敏和雙塔食品在A股火了一把。
2019年5月,美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并首日大漲163%,人造肉概念由此橫空出世,由于人造肉最主要的成分為豌豆蛋白,雙塔食品因此被歸類為人造肉概念股。雙塔食品也大力拓展蛋白類產品國際銷售市場,客戶包括美國杜邦、瑞士雀巢、Beyond Meat、日本雙日、歐洲PRINOVA等。
在此情況下,二級市場反應熱烈,雙塔食品股價在2020年7月末一度漲至20.02元/股,但好景不長,隨著人造肉熱度漸漸退去,截至2023年7月28日收盤,其股價收報4.8元/股。持有雙塔食品1.51億股股份的楊君敏的持股財富也相應縮水22.98億元。
從業績來看,雙塔食品表現也并不穩定。
財報顯示,2010年至2015年,雙塔食品凈利潤保持了兩位數增長,2015年凈利潤達到1.91億元,隨后出現調整,2017年凈利潤為0.37億元,扣非凈利潤只有0.09億元。2018年至2020年,公司凈利潤重回高增長,分別為0.92億元、1.87億元、3.53億元,同比增長幅度分別為149.02%、103.56%、88.51%。
在經歷連續三年高增后,雙塔食品業績又掉頭向下。
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65億元,同比上升7.22%;凈利潤為2.67億元,同比下降24.2%。2022年,其營收為23.81億元,凈利潤卻虧損3.11億元。2023年上半年,由于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和計提資產減值等原因,公司再現虧損,預虧6500萬元—7000萬元。
除了業績壓力,來自外部的壓力也不容小覷。7月13日,雙塔食品發布公告稱,美國商務部對豌豆蛋白啟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根據公告,2022年,雙塔食品出口至美國的豌豆蛋白金額占公司總收入的8.14%,2023年1—6月份出口至美國的金額占公司總收入的9.92%。公司已成立專項工作組,并聘請專業律師團隊,積極應對此次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