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溫州位于浙江東南,甌江下游南岸,又稱東甌、鹿城、白鹿城。對于很多溫州當地人來說,夏天是從第一口“九山冰淇淋”開始的。這款一直陪伴著溫州市民的冰淇淋,價格不高、口味也不多樣,卻歷經數十年而不衰,并深深地刻進了溫州人的記憶深處。那么,在溫州家喻戶曉的九山冰淇淋到底是怎么來的?九山冰淇淋經歷了怎樣的傳承,如今又有哪些創新發展?說起九山冰淇淋背后的故事,其創始人黃素萍向筆者打開了話匣。
在溫州鹿城區九山游泳橋旁邊,黃素萍于20世紀70年代創立了九山冰淇淋。冰淇淋雖然不起眼,卻是她們一家幾代人的努力和堅守。
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為了補貼家用,黃素萍的外婆開始用木質的手推車推著自制的手工冰棍(也叫冰條)在鄉下走街串巷、吆喝叫賣;后來,她母親傳承并創新研制了手工牛奶冰淇淋;再后來,這個擔子就落到了黃素萍的肩膀上。“那時候,我媽做出來的東西既不是真正的冰淇淋,又不像牛奶,因為不成型,只能用喝白酒用的玻璃杯裝著賣。”黃素萍說,盡管外形像水,但用料都是實打實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黃素萍在杭州吃到了新上市的冰磚,她驚嘆不已:“硬的冰淇淋居然這么好吃。”回來后,她決定在牛奶冰淇淋的基礎上進行改良,“不能太硬,老人小孩會咬不動,也不能太軟,不然像水一樣,只能喝。”幾經摸索,她研制出口感絲滑的九山冰淇淋。
九山冰淇淋在溫州上市后很快受到了消費者青睞,黃素萍也“扎根”在九山路游泳橋頭,對于冰淇淋的選料也更加嚴謹。2008年,她注冊了“九山冰淇淋”商標,有了品牌后,產品銷量也與日俱增,但為了保證冰淇淋的絲滑口感,黃素萍一直堅持手工攪拌冰淇淋。
“老味道要傳承,也要創新。”對于冰淇淋的研制與發展,黃素萍有自己的想法,她計劃利用網絡平臺,結合時下火爆的“文創冰淇淋”創意,助推九山冰淇淋品牌走向全國市場。
(明志)
《中國食品報》(2023年07月31日02版)
(責編:高嬌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