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年來,重慶豐都縣堅持把新農人作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大力培育發展新農人,破解新農人發展中的關鍵難點,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這段時間太熱,喂水時買一點電解多維,如果天氣太熱,放十滴水、藿香正氣液都是可以的。”豐都縣科技特派員楊小紅與新農人許華金交談時說道。峰頂社區村民許華金是一個學習能力強,而且善于消化吸收、開拓創新的人,他從外地引進的漏糞板養牛技術,不僅節約用水,還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肉牛生長環境也得到了改善,經過干濕分離的牛糞也變廢為寶,成為有機肥直接還田。
科技特派員指導新農人許華金養殖技術。馬先進攝
“這些科技特派員,他們很細心,經常下鄉來給我們指導養殖方面的技術,傳播新的知識,也給我們講了很多很實用的飼養方式,我們很感激他們。”許華金說。
在政策的引導下,今年36歲的隆成武也回到家鄉啄木嘴村搞起來了養殖業。目前正是高溫晴熱期,三合街道農服中心工作人員前往隆成武的養殖場指導滅四害工作,阻斷蚊蠅叮咬造成的血源性傳染病。“血源蟲一類造成的疾病很多,像牛結節病,它長一些疙瘩。這殺蟲燈一是要做好滅蚊工作,二是用電要注意安全。”楊小紅給隆竹明叮囑道。
和隆成武同歲的鄰居李俊,大學畢業后嘗試多種方式創業,今年他投入200多萬元返鄉建設了一個年出欄4000頭生豬的養殖場,受到了街道辦事處的跟蹤服務。“對于我們新農人來說,他們的指導,在場地建設、品種的選擇、疫病的防控,以及新農人政策的宣導,和市場的開拓對我們來說有很大的幫助。特別對于我們養殖場來說,在規范化建設中,對我們的幫助巨大。”李俊說。
據統計,今年以來,豐都縣三合街道培育新農人231人,儲備準新農人20人,建成新農人產業發展示范基地1個、新農人實訓點8個,帶動就業人口1158人,拉動社會資本投資9200萬元,放款“新農人貸”38筆、放貸金額857萬元。
重慶市豐都縣三合街道辦事處主任冉林江介紹,新農人是現在和將來發展農業的關鍵群體。“接下來,我們將在用好科技特派員、指導員隊伍的同時,組建新農人服務團,探索建立一套圍繞新農人免費培訓、產業扶持、科技扶持、創業扶持、金融扶持、項目優先支持的政策體系,逐步完善新農人三產融合產業鏈,推動新農人從單家獨戶向成群結隊轉變,不斷拓寬廣大農村群眾的增收致富渠道。”冉林江說。
據了解,經過努力和探索,重慶豐都縣新農人的頑強生命力、發展帶動力進一步增強,城鄉互動、共促振興的效果逐步顯現。今年,當地已累計培育新農人3692人,聯結農戶4.35萬戶12.55萬人,新農人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益聯結更加緊密,聯農帶農作用凸顯。同時,通過培育發展新農人,當地鄉村振興工作思路進一步明晰,產業振興有了主體、人才振興有了來源、組織振興有了活力。(劉先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