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政策態度已經明確,下一步如何活躍資本市場、如何提振投資者信心?針對這一問題,券商人士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積極建言獻策。多位受訪人士表示,活躍市場提振信心要打“組合拳”,在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期待更多利好政策出臺。
新定調 新期待
【資料圖】
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要求,是下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目標之一,也體現了中央對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對資本市場的關注度提升,其信號意義是比較強的。
招商證券智庫研究分析師林喜鵬表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這一表述反映了中央對當前資本市場運行狀況的高度重視,也體現了中央對資本市場發展的長期支持與鼓勵。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資本市場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活躍資本市場意味著預期的改善和信心的提升。
投融資兩端平衡發展
融資端和投資端是資本市場功能的一體兩面,二者相輔相成。近年來,以股票發行注冊制為代表的融資端改革已取得諸多實質進展,業界普遍認為,投資端建設力度要跟上,實現融資端和投資端的協調發展。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表示,提振投資者信心是多角度、多方面的,須要把資本市場和宏觀經濟、產業發展、金融變革結合起來。特別是在注冊制改革下,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發展支持力度較大,為市場提供了大量的股債產品,同時也需要為投資者創造財富,成為居民財富管理中心,處理好資本市場供需兩端的關系,是當前資本市場改革的一個關鍵點。
李超認為,資本市場的活躍度主要取決于其固有的財富和融資效應。活躍的資本市場將不斷吸引增量資金入市。一方面通過增加自然人投資者的財產性收入,可以改善居民收入預期,進而提振消費;另一方面,實體企業可以不斷融資并轉化為投資,特別是通過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并購重組等機制安排,引導各類資金向實現高質量發展最需要的領域集聚。
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從投資端來看,當前我國A股市場長期投資者占比仍然不夠高,一些投資機構熱衷于追逐短期市場熱點,建議持續完善稅收、會計等配套機制,引導社保、養老等長期資金加速入市,提高中長期資金對權益類資產的占比,以增強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和韌性;從融資端來看,建議進一步增加優質資產供給,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質效,不斷優化資本市場生態。
更多改革舉措值得期待
市場普遍認為,下一階段將會有一系列“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舉措出臺。
中國證監會近日召開的2023年系統年中工作座談會,提出“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綜合施策,協同發力”。在業內人士看來,將交易端與投融資端并列,體現了監管對于穩市場的關注。
高瑞東認為,當前我國A股市場個人投資者數量超過2億,是資本市場活力的重要來源,要重視中小投資者保護,借鑒科創板、創業板經驗,進一步改進優化主板交易制度,補齊交易制度短板,穩定市場預期。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認為,我國專業機構投資者占比偏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較為薄弱。他建議,未來,一方面要繼續完善制度安排,推動資本市場差異化制度建設,優化首發、再融資、并購重組、股權激勵等制度,打造更加包容的融資環境,進一步完善詢價、定價、配售機制,激發市場融資功能;另一方面繼續完善投資者保護機制,嚴格退市制度,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良性市場格局,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