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夏日的天津東疆綜保區親海公園內,海風習習,游人如織。然而多年前,這里卻是一片遍布海洋垃圾的灘涂。天津雖有上百公里的自然海岸線,卻一度沒有天然沙灘,海岸生態系統保護面臨頗多挑戰。
為解決岸線面臨的各種生態問題,2019年以來,天津出臺“藍色海灣”整治修復規劃,多方聯動消除死角。
“這是我們為岸線治理專門打造的海域垃圾智能監測系統,用無人機巡視監測岸線環境,利用智能圖傳系統和AI識別系統,可精準分析并判斷出岸線附近的垃圾種類、聚集程度、清理方式。系統做出判斷后,海域垃圾智能監測系統第一時間將垃圾清理信息發送給清理作業人員。依靠這些‘黑科技’,每周可為東疆岸線清除掉500公斤的垃圾。”東疆綜保區生態環境和城市管理局生態環境科副科長張曉丹說。
港區周邊的各類企業也在努力降碳和治污。天津港太平洋國際公司安全環保部經理王艷明介紹,企業通過對車輛設備的改造升級,全面替代傳統柴油設備;通過建設智慧信息管控系統,自動采集、統計、分析、跟蹤能源數據,用信息化手段完善用能體系;通過推動風電和光伏應用,用綠電替代市電。
6月初公布的《2022年天津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2年,天津市近岸海域水質全年平均為二類水平,全年優良(一類、二類)水質比例為71.7%,較2021年增加了13.4個百分點,天津市直排海污染源均穩定達標排放。
根據《天津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到2025年,天津主城區、東麗區和中新天津生態城、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天津東疆綜保區基本建成“無廢城市”。
張曉丹說,今年上半年,東疆環城局牽頭成立“無廢城市”領導小組,按照《天津東疆綜合保稅區“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要求詳細梳理出33項建設指標體系和19項任務清單,踐行黨建引領共同締造理念,力求在固體廢物治理體系上取得實效。
截至目前,東疆社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城鎮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99%,所有危險廢物均委外利用處置,無偷排、填埋等違法行為,生活垃圾智慧管理覆蓋率達70%。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