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ChatGPT橫空出世,引爆了全球AI大模型熱潮。近日,微軟、谷歌等全球互聯網巨頭紛紛披露財報,驗證AI的“含金量”:微軟2023財年第四季營收同比增長8%,超出眾多華爾街分析師預期,其中智能云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5%。谷歌母公司Alphabet財報顯示其谷歌云業務同比大幅扭虧。該部門也是谷歌AI項目的核心部門。
(資料圖)
國內企業也紛紛“趕場”,以華為、騰訊等為首的大廠都推出了自家的AI大模型,并根據中國“全球制造業中心”的特點,以AI大模型賦能千行百業,推動具體的商業化場景落地應用。
“北交所智慧礦山第一股”的科達自控(831832.BJ)7月27日在接受西南證券、指南基金等機構調研時表示,非常重視在AI領域的技術投入及研究,在技術和應用層面均涉及AI技術。
“政策吹風+技術升級”同頻共振
早在2022年11月國家便出臺政策,將煤礦智能化納入企業安全生產費用范圍,煤礦企業安全生產提取費用由每噸30元提升至每噸50元。今年1月,國家四部委聯合發布了《煤礦安全改造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鼓勵引導專項資金更多投向煤礦智能化建設,最高獎勵支持達3000 萬元。
煤礦智能化改造政策給行業傳遞了積極信號。智慧礦山是國家對能源行業技術升級改造的重要抓手之一,在我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能源稟賦背景下,行業長期發展空間廣闊。
礦山數據監測與自動控制系統歷來是科達自控的核心產品之一。2022年起公司響應政策號召,以“CPS智慧礦山研發建設項目”為研發方向,累計投入研發費用3899萬元,同比高增34%。據了解,公司在智能采煤工作面、特種機器人、智能輔運、智能通風等方面均有技術突破。
此外,公司還將AI技術集成到多項產品中。如在礦山通風系統中使用AI技術采集現場數據后再進行風網解算,實現對通風設備的控制;綜采綜掘系統中應用大量音頻及視覺技術、自動截割技術,提高礦山作業的自動化與精確化;綜合管控平臺在各環節均進行人工智能數據采集,并執行故障分析及工藝優化,進而預測設備可能的故障,降低設備故障率,增強生產連續性。
特種機器人推動傳統礦山改革
針對礦山行業工作環境惡劣、安全風險高、勞動效率低等痛點,科達自控的解決方案是“軟硬兼施”,除AI技術外還自主研發了礦用特種機器人設備。這種機器人不僅能自動執行精細的開采工作,減少操作失誤,還能忍受長時間的極端工作環境,可大幅提高礦山的開采效率。
實現上述強大功能的關鍵,在于公司的特種機器人借助了云計算、數字孿生和GIS地圖等底層技術,集成了紅外探測、圖像識別、儀表讀取、音頻智能等多種AI功能。大型帶式輸送機、變電所以及其他危險場所設備的智能巡檢、探測、監控、故障診斷與預警等工作都是其理想的應用場景。
此外,公司的井下特種機器人結合公司礦山整體解決方案的特色,能真正實現智能化平臺和自動化設備的系統聯動。該產品采用產品單獨銷售、系統嵌入式銷售兩種模式,目前市場推廣過程中系統嵌入式銷量占比較高,市場推廣效果良好,需求量逐步上升。
民生證券分析指出,智慧礦山以安全為核心的政策持續落地,AI巨頭入場帶來底層的統一性,疊加煤炭行業的高收益將持續提升行業景氣度。“巨頭大模型頂天、行業模型專項應用”的格局下,細分領域內具備自身壁壘的公司未來都擁有較高價值彈性。(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