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我們公司的小伙伴們驚呆了,跑步打卡配速很多都是6分到5分以內,有人甚至達到4分配速,咱就是說全公司人卷著跑步,想不提高都難。
不止是公司小伙伴, 野人的跑友們更是一個賽一個的厲害,經常在后臺看到跑友們留言,“首馬256完賽、全馬PB302、全馬330……”。
一說配速,大多都在5分以內,基本沒超過6分的,日常5公里、10公里,更是很多5分配速的,不得不說, 野人跑友們的水平真的個個“臥虎藏龍”。
【資料圖】
似乎“快”已經成為能力的一種表現,甚至有人說6分配速已經算慢跑了。
那參加一次馬拉松比賽,42.195公里,全程6分配速,究竟是快,還是慢呢?
不要低估馬拉松
走42.195公里也很難
越來越多跑步的人,想要嘗試跑一場馬拉松,憑著一腔熱血和沖動報名,很多到30公里撞墻就不得不停下來,崩潰、棄賽時有發生, 42.195公里完賽已經很了不起啦。
但一看配速,往往8分、7分、6分配速,跟日常跑步差距屬實有點大,“這個配速是我平常慢跑的配速呀,我以為怎么都得4小時以內完賽呢”有位跑友對我說。
咱們可以用數據說話,算一下:
現在很多馬拉松都有規定的關門時間,一般都在6小時,對于沒有經過太多訓練的初跑者來說,首先要跨過關門時間這道坎。
馬拉松計算平均配速的公式是,時間÷距離。
比如說,你凈耗時600完成了一個馬拉松,那么平均配速就是:
(6×60)/42.195=360分鐘/42.195㎞≈8.53分鐘/㎞ 。
那么,趕在關門前一刻跑完,最低配速合格標準也需要每公里8分50秒左右。
馬拉松是一項高負荷、大強度、長距離的競技運動,用8分穩定配速連續跑6小時,需要跑者具備極大的耐力和毅力。
如果你不是一位跑者,也許對這些數字和距離是模糊的概念, 試想一下,讓你連續走6個小時,會怎樣?恐怕很多人都很難完成吧。
6分配速跑全馬
算什么水平 ?
很多沒參加過馬拉松的人,但日常跑步在5、6分配速的,也許會低估TA。
而經常跑馬拉松的,身邊很多都是破3選手,再不濟,誰不認識個跑進330的,畢竟高手在民間。
網上一些人表示,全馬6分左右配速不算太難,憑想象或者憑你身經百戰的跑馬經驗比較,往往不太客觀。
但我們的身體很誠實, 當你用6分多配速跑完全程,你的心率、你的呼吸、你的肌肉都會告訴你最真實的感受,你要知道每公里配速相差30秒,水平也許已經相差不止一個維度。
那6分配速跑完全馬,在跑圈究竟算什么水平呢?
我們以6分35秒穩定配速跑完42.195公里舉例,大約也需要4小時28分,對于35歲+跑者,很多人都已經進入大眾選手二級行列了。
在我看來,一個人有勇氣和毅力跑完42.195公里,就已經非常了不起啦,能完賽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你已經戰勝很多人,更戰勝了自己,這種突破極限、勇于挑戰的精神,不僅僅只是一項運動成績,更是精神成就,TA帶給我們的是無限向上擴寬的可能性。
就算經常跑步的人,試試用6分配速,先跑個21.0975公里,你的身體、你的精神都會告訴你答案。
跑步可以算是投入產出比很高的運動了,TA最大的樂趣也不在于追求成績,不要跟別人比,畢竟永遠有人比我們更快、更厲害。
更不要因此焦慮,妄想一步登天或者妄自菲薄,畢竟年齡、天賦都有一定的影響,還是得要了解自身基礎如何。
對于大部分馬拉松跑友來說,馬拉松成績從目標完賽到進450,再到430、400、330、310、破3甚至更快,每一個等級,都是一次升級打怪的過程,更是一次突破身心極限的挑戰。
就如跑友寒江雪留言說的一句話:難與不難自己知道,42.195公里的距離跑下來的都是英雄!
每一位敢報名、敢跑馬拉松的人,都是勇敢者,都值得我們敬佩,而跑步帶給我們的遠不止這些。
《跑者說》欄目,你最想采訪哪位跑者?
自《跑者說》欄目開啟后,我們接連 采訪了許多頂尖運動員及了不起的大眾跑者。
受到了無數跑友們的喜愛,后臺也經常收到私信,希望我們采訪他特別欽佩的運動員。
專屬于野人體育跑友們的福利,你的偶像專訪,我們幫你實現!
評論留言或者后臺私信,告訴我們,你想要看到誰的專訪,也許下一次就是他!
互動有禮
你一天跑多少公里?配速是多少?
馬拉松PB成績是多少呢?
評論區聊聊吧。
點“在看”,文末留言,轉發文章到朋友圈
隨機選擇 3位跑友
各送出 【雪花勇闖天涯】啤酒1箱
(注:如未按規定參與抽獎,視作無效)
THE END
編輯:小丸子
THE QR CODE
感|謝|關|注
野人體育
做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