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進佛岡縣政府辦公大樓,一種“拼經濟”的緊迫感撲面而來。
“攻堅2023”重點任務進度表張貼上墻、格外醒目,每個項目的名稱、建設進度和責任人等信息一目了然,沉甸甸的壓力,容不得絲毫懈怠。
這段時間,佛岡縣委副書記、縣長江紅平十分繁忙,他頻繁到佛岡各個園區實地調研,到企業傾聽訴求,到項目現場查看進度,到外地招商引資……
(相關資料圖)
作為環大灣區第一圈層,佛岡如何實施“制造業當家”戰略,向千億級產值“工業強縣”更進一步?近日,佛岡縣委副書記、縣長江紅平接受南都、N視頻獨家專訪,解析佛岡實施“制造業當家”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工業“筑巢”,打開“制造業當家”的空間格局。佛岡科學調整“三區三線”,將重大平臺、重大項目落實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廣佛產業園生產生活配套日益完善,城西、龍山片區起步區漸現雛形,3個萬畝產業平臺綜合承載力顯著提升。
產業“聚集”,點燃“制造業當家”的不竭動力。從過去的“馬路經濟”向“園區經濟”躍升,佛岡瞄準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3+1”主導產業,開展“龍頭+配套”靶向招商,提升項目招引的針對性和精準度,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提升。
服務“暖心”,厚植“制造業當家”的信心底氣?!盁o事不擾,有呼必應”是政府的服務理念?!芭蠡萜蟆保瑴嘏氖瞧髽I主的心,實惠的是企業發展。口碑就是最好的招商名片,越來越多的佛岡企業現身說法,主動招來更多上下游企業扎根佛岡。
佛岡,這座充滿嶺南特色的魅力縣城,正在以穩扎穩打的步伐,將手中的“施工圖”變為“實景畫”,持續釋放入珠融灣、“制造業當家”的強烈信號,呈現出一派真抓實干、只爭朝夕的新氣象。
佛岡縣委副書記、縣長江紅平接受南都、N視頻專訪:
佛岡縣委書記、縣長江紅平
如何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
打造“三區一城”力爭率先崛起
南都:高質量發展是今年的熱詞,去年佛岡多項指標列全市第一,呈現出發展新氣象,你如何理解“高質量”這個關鍵詞。
江紅平:一般來說,對于區域經濟空間格局演化,縣域區位條件和資源稟賦是核心內在影響因素,國家和省實施的區域發展戰略是重要外在推動力。佛岡地處環大灣區第一圈層,又是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和廣清產業轉移主陣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內在核心競爭力和外部政策驅動力已經非常明晰。
我們提出以“三區一城”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立足點、落腳點、著力點,力爭在粵東粵西粵北縣域振興中率先破局、走在前列。
一是聚焦廣清一體化,打造清遠融入大灣區“先行區”。以打造廣州“衛星城”為定位,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參與廣州都市圈建設。加快推進以“產業一體化”為核心的廣清深度一體化,構建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二是聚焦制造業當家,打造“灣區北”新興產業“集聚區”。堅持走好“工業強縣”之路,力爭5年內工業總產值翻一番,實施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工業強縣建設開創新格局,3個萬畝園區平臺實現“從紙面到地面”的跨越。
三是聚焦“百千萬工程”,打造全國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堅持把“百千萬工程”作為頭號工程來抓,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結合片區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
四是聚焦綠美生態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游“溫泉城”。以全國少有的“氡溫泉”為核心,打造佛岡區域旅游品牌,綠美生態綜合效益得到新提升。
如何架起制造業的“四梁八柱”?
破解工業發展大而不強
從“馬路經濟”向“園區經濟”跨越
南都: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制造業當家“一把手”工程,請問佛岡如何推動“制造業當家”走深走實?
江紅平:客觀來說,佛岡縣本身就是以“制造業當家”的,近年來,第二產業占比均超過45%,高于全國縣域40.2%的平均水平。做大做強做厚制造業這份家底,是佛岡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
然而,我們工業發展最大的問題是大而不強,主要表現為空間上“馬路經濟”、產業上“雜亂無章”,無法形成“集團軍”效應,成為佛岡打造本地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掣肘因素。為此,縣委、縣政府提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園區化、產業集群化、要素集約化”方針,力爭5年內實現工業總產值翻一番的目標。
工業園區化,就是堅持新增工業項目全部入園集聚發展,推動“馬路經濟”向“園區經濟”轉變。我們構建“一園多區”產業發展格局,其中廣佛產業園作為主平臺,打造為以生物醫藥與健康、智能制造、新材料、日化美妝產業為主的廣清產業共建示范區;城西科技園、龍山智造城整合為廣佛產業園分片區,與主園區“錯位發展、聯動互補”。
產業集群化,是要破解產業集群程度不高、特色優勢不突出的困局。我們瞄準智能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3+1”主導產業,開展“龍頭+配套”靶向招商,提升項目招引的針對性和精準度。推動形成空間布局合理、產業優勢明晰的特色園區品牌和特色產業集群。
要素集約化,是指健全資源要素精準集中配置機制,推動資金、土地、指標等服務實體經濟、向制造業傾斜。在“留空間”上做文章,科學調整“三區三線”,新增園區發展空間27.76平方公里,將重大平臺、重大項目落實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在“活土地”上做文章,去年以來累計盤活閑置廠房41萬平方米,在全省145個工業主導型省級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監測統計考核中排名第8。在“籌資金”上做文章,近年來累計投入財政資金近30億元、土地指標7000多畝用于園區開發建設,引導金融機構發放中長期貸款近50億元支持制造業發展。
實施“十百千”計劃
創造縣域經濟強勁增長極
南都:在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你提出實施“大產業”立柱架梁行動,深入落實工業產業“十百千”計劃,請問“十百千”計劃目前進展如何?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果?
江紅平:我們都知道,單個企業的引進培育,不具備成本優勢和規模效應,對當地工業總產值的貢獻也比較有限?!笆偾А庇媱澋哪康?,就是加快構建“龍頭引領帶動、配套集聚發展”的產業生態圈,集中精力打造縣域特色產業,創造縣域經濟強勁增長極。
“十”是推動“十億級鏈主”企業產能躍升,當前我們實行縣領導班子定點聯系服務制,集中資源力量支持“鏈主”企業領航發展。2022年,建滔集團實現工業產值73.7億元,雅迪實現工業產值53億元,達味特鋼實現工業產值30億元。其中雅迪延續去年強勁增長勢頭,預計今年全年產值達70億元。
“百”是推動“六大百億級”產業齊頭并進,去年六大產業集群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比例超75%。我們著力鞏固提升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產業兩大傳統優勢產業,雅迪華南基地二期正式動工,南玻、科惠等增資擴產技改項目穩步推進。積極發展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日化美妝等四大新興戰略性產業,產業格局初步形成。
“千”是推動“萬畝千億級”平臺加快落地。重點建設廣清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大力推進“一園多區”擴容提質,創新成立園區開發建設“七個一”專班,統籌優質資源要素推進道路交通、供水供電、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廣佛產業園生活生產配套日益完善,城西、龍山片區起步區漸現雛形,3個萬畝產業平臺綜合承載力顯著提升,為未來打造千億級產值“工業強縣”奠定堅實基礎。
面臨“內卷”環境招商引資怎么拼?
近3年累計引入優質項目160多個
南都:現在各地為招商引資頻出“硬”招,佛岡在這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果?
江紅平:招商引資是制造業發展的生命線,2022年佛岡這項工作獲得了全市第1名的好成績。很多企業選擇落戶佛岡、扎根佛岡,不僅僅是因為佛岡優越的區位優勢,更多的是因為我們的誠意和服務吸引了它們,我認為穩商安商就是最好的招商。面對當前日益“內卷”的招商環境,我們雖然感受到壓力,但更有動力,主要從以下三方面精準發力。
首先,強化“一把手”招商。建立“大招商”機制,組建六支招商小分隊,縣主要領導每月帶隊深入廣州、深圳、上海等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圈主要城市,開展“百人登千企”招商活動,拜訪龍頭總部企業20余家,考察意向投資項目60多個。
其次,強化“產業鏈”招商。突出“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積極發揮雅迪、約克、中大醫學創新園等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的“鏈主”虹吸效應,大力招引上下游產業鏈配套企業到我縣集聚發展。
最后,強化“聯合式”招商。抓住新一輪省內對口幫扶機遇,以廣佛產業園為合作支點,與廣州開發區打造招商引資“同一品牌”,構建招商資源“同一張圖”,聯合舉辦招商推介會,全面吸納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優質產業資源外溢。
通過以上“硬舉措”,近3年佛岡縣累計引入優質項目160多個,計劃總投資460多億元,預計達產產值近1000億元、年稅收約40億元。
如何承接省內產業轉移?
“廣州研發+廣佛制造”得到有效實踐
南都:佛岡在區位上靠近廣州,有“清遠融入大灣區先行區”的戰略定位。佛岡在搶抓灣區機遇、推動廣清一體化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江紅平:“廣州研發+廣佛制造”是基于廣清產業一體化而提出的發展模式,也是佛岡入珠融灣的重要抓手,已在廣佛產業園得到有效實踐和成功檢驗。
一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共贏”,探索承接產業轉移“廣佛路徑”。強化機制聯動,成立廣佛產業園管委會,由廣州開發區主導園區經濟建設,我們負責做好社會事務保障工作。強化產業協同,深化“廣州總部+佛岡基地”“廣州研發+佛岡制造”“廣州孵化+佛岡產業化”等產業協同模式,積極探索“產業飛地”“招商飛地”“創新飛地”“市場飛地”。強化共享共贏,經濟數據和稅收按比例分成,激發雙方共同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二是堅持“高標規劃高位推進”,跑出園區開發建設“黃埔速度”。強化規劃引領,對標廣州開發區。短短4年時間內,廣佛產業園實現了平地起新城,呈現“兩谷兩園兩院”產業發展格局,已累計簽約119個項目,總投資近261.7億,預計年產值515億,年稅收可達24.3億。
三是堅持“無事不擾有呼必應”,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佛岡樣板”。一流的營商環境是廣州開發區的“金字招牌”,現在也成了佛岡的“閃亮名片”。我們堅持對標廣州營商環境5.0改革,精簡政務審批,采取VIP全程服務,力爭“引進即建設”“拿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實現了“中創材料谷首棟廠房108天封頂”“天賜項目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上規”。
側記
電動車龍頭為何愛上佛岡?
位于佛岡縣的廣東雅迪機車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車間內工作。
“你看這條生產線,每一分多鐘,就有一臺電動車裝配下線”。7月26日,南都記者來到位于佛岡的廣東雅迪機車有限公司(下稱廣東雅迪)采訪,看到一派熱火朝天、繁忙有序的生產場景。
總裝車間里機器轟鳴,11條自動化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工作,每天有超過9000輛電動車在這里下線。倉庫外,大量貨柜車??坑行颍却驈V西、湖南、江西、福建等地發貨。
2015年,雅迪華南生產基地落戶佛岡,8年過去了,雅迪產能從2016年的40萬輛增長至2022年的222萬輛,2022年產值和稅收均位居佛岡榜首。預計2027年,雅迪將實現超百億元產值。
在制造業發達的大灣區,當初有多個城市拋出橄欖枝,雅迪為什么會落戶佛岡、堅守佛岡?
“如果說東莞土地資源緊張、生產成本上升使得我們來到這里,那么佛岡政府‘真誠真意’解決企業發展痛點,則讓我們下定決心留在這里”,廣東雅迪總經理助理王曉利笑稱?!敖h長基本每個月,甚至兩周都會來我們這里一次,幫我們解決發展中的難題?!?/p>
“成本優勢”是企業選址的重要因素。2022年,江紅平走訪雅迪時了解到,同樣一款電動自行車,雅迪在安徽基地的生產成本要比佛岡便宜200元。進一步探究發現,本地供應鏈不齊全是主要因素,“只有三分之一的零配件能實現本地企業供應”,王曉利說,倉庫里往往要備上5-7天的零配件,才能保證日常周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22年,佛岡縣舉辦重點企業(雅迪)招商對接洽談會、招商推介會。目前,佛岡已成功引入涵蓋車架、輪胎、電動機等25家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雅迪每輛電動車成本降低約150元。
企業要增資擴產,土地空間是另一個難題。佛岡盤活整合聚寶工業園B區周邊的閑置土地:雅迪在這里順利拿下170畝地,用于擴大生產;雅迪配套企業也進駐周邊,整個產業鏈實現了從零部件到整車裝備的無縫銜接。
總策劃:戎明昌 劉江濤
執行策劃:劉岸然 謝江濤
統籌:唐建豐 劉學
編輯統籌:周全
采寫:南都記者呂婧 劉賢沛
攝影/視頻:南都記者吳進 陳誠 陳沖 曾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