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順豐”或“順豐控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材料,高盛、華泰國際、摩根大通為其聯席保薦人。如若順利,順豐將成為快遞行業又一家 “A+H”上市公司。
貝多財經了解到,截至目前,“順豐系”已有三家港股上市公司,分別為順豐同城(HK:09699)、順豐房托(HK:02191)和嘉里物流(HK:00636)。而順豐控股也已于2017年2月24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代碼為“002352”。
近期,快遞物流業迎來了“上市熱潮”。其中,阿里巴巴董事會于5月18日批準啟動菜鳥集團上市計劃,預計在未來12個到18個月完成上市計劃;極兔速遞則于6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沖刺港交所主板上市。
(相關資料圖)
在此之前,京東物流(HK:02618)、中通快遞、圓通快遞、安能物流、快狗打車等已經在實現在港交所上市。這也意味著,順豐控股將與京東物流、極兔快遞等在港交所“同臺”競技。
在物流行業的發展潛力與市場競爭同步增長的當下,選擇赴港再上市的順豐能否搶占“先機”,一舉奪魁?
一、立足全球物流發展,加碼國際市場布局天眼查信息顯示,順豐控股成立于2003年5月,共對外投資了兩家企業。目前,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為48.95億元,法定代表人為王衛,主要股東包括明德控股、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等。
據招股書披露,順豐控股董事長、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王衛通過明德控股持有順豐順豐控股52.64%的股份,通過明德控股全資子公司深圳瑋順持股2.04%,合計控制順豐控股54.68%的股份。
據招股書介紹,順豐控股創立于1993年,是一家全球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為客戶提供包括快遞、快運、冷運、同城即時配送、供應鏈解決方案及國際物流服務在內的全產品服務。
得益于電商平臺的發展與成熟,全球物流市場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2年的全球物流支出達10.8萬億美元,預計2027年將達到13.5萬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4.7%。
在所有地區中,亞洲是全球物流市場中規模最大及增長最快、集中度最低的地區之一。2022年,亞洲地區的物流支出總額高達4.9萬億美元,占全球物流支出的45.4%,預計2022年至2027年間的復合年增長率為5.9%。
具體而言,將物流服務外包給第三方已成為物流行業的長期發展趨勢。預計在2022年至2027年期間,全球第三方物流支出的復合年增長率為5.5%,滲透率也將從2022年的46.6%上升到2027年的48.4%。
這一趨勢不僅帶來全球物流支出穩步增長,同時也推動了頭部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商的崛起。為了順應一站式、高質量及國際化的市場需求、提升自身的綜合物流能力,順豐在戰略整合與業務開發方面進行了多元布局。
2010年,順豐便開啟了跨境業務,主要服務中國客戶的出境物流需求。2021年,順豐收購嘉里物流,強化該公司在東南亞本土及跨境快遞、國際供應鏈和國際貨代方面的能力,其國際綜合物流能力和客戶基礎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2年收入計,順豐是中國及亞洲最大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也是全球第四大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截至2022年12月31日,順豐擁有約180萬活躍月結客戶及約5.85億散單客戶。
截至2023年3月31日,順豐擁有覆蓋208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配送網絡,運營95架飛機和超過17.6萬輛車輛,分別是亞洲最大的空運機隊和陸運車隊,覆蓋中國99.7%的城市及97.3%的縣級行政區。
二、營收以千億為單位,國際業務增速顯著2020年、2021年和2022年,順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1539.87億元、2071.87億元和2674.90億元,年內利潤分別為64.16億元、43.82億元和70.57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EBITDA分別為207.63億元、217.81億元和289.88億元。
2023年第一季度,順豐實現營收610.48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629.84億元有所下滑;期內利潤16.74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14.77億元增長13.36%;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EBITDA為69.94億元,較2022年同期亦有所增長。
相比之下,同處于快遞行業的極兔速遞則實現扭虧為盈。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極兔的營收分別為15.35億美元、48.52億美元和72.67億美元,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于2022年實現盈利15.73億美元。
作為營收以“千億”計數的快遞龍頭企業,順豐控股2020年、2021年、2022年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的凈利率卻僅為4.2%、2.1%、2.6%和2.7%,均不足一成;毛利率分別為15.9%、12.4%、12.3%和13.7%,同樣難言樂觀。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順豐居高不下的營業成本。2020年、2021年、2022年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順豐的營業成本分別為1294.58億元、1814.09億元、2344.78億元和526.66億元,分別占同期收入的84.1%、87.6%、87.7%和86.3%。
按照具體業務劃分,2020年、2021年、2022年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順豐速運及大件業務的營收分別為1366.75億元、1606.76億元、1697.65億元和445.61億元;占比分別為88.8%、77.6%、63.5%和73.0%,為該公司收入的最主要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順豐的“成名作”時效快遞業務營收占比正不斷下降。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時效快遞業務收入占順豐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8.2%、48.7%和39.5%。進入2023年后,該項業務占比稍有回升,為45.9%。
依托于國外市場的鋪陳布局,2020年、2021年和2022年,順豐的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分別實現營收134.16億元、399.80億元和899.17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58.88%;占比分別為8.7%、19.3%和33.6%,已逐步形成第二增長曲線。
不難看出,早在謀求港股上市前,順豐就已對海外市場的布局下足了功夫。而若本次上市成功,或將成為其海外市場的業務護城河,對該公司全球化布局的長足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