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 |周姝祺
(資料圖)
自2020年11月開始破產重組的華晨汽車,終于等來了“白衣騎士”。
日前,華晨集團子公司金杯汽車連發多份公告稱,收到華晨集團及沈陽汽車工業資產經營公司出具的《告知函》,8月2日,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已公告裁定批準《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等 12 家企業實質合并重整計劃》(以下簡稱“重整計劃”),并終止華晨集團等 12 家企業重整程序。
根據公告顯示,沈陽汽車獲得重整后華晨集團100%股權,成為金杯汽車間接控股股東。天眼查顯示,沈陽汽車股權穿透后受沈陽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控制。這意味著華晨集團最終由當地政府接盤,將正式進入重組計劃的執行階段。
公開資料顯示,華晨集團是由遼寧省國資委控股的大型汽車制造公司,直接或間接控股、參股金杯汽車、申華控股和華晨中國三家上市公司,并通過華晨中國與寶馬集團合資成立華晨寶馬。
2020年11月,華晨集團陷入財務危機,經債權人申請,沈陽中院裁定受理華晨集團重整案件。次年3月份,華晨集團等12家企業進行實質合并重整。
2021年9月,華晨集團等12家企業按照規定需提交重整計劃草案,但一直延期至2022年6月,首版重組計劃才正式出爐。2022年6月30日,華晨集團等12家企業的第三次債權人會議召開,并對重整計劃進行表決,但未獲得批準。
“現有重整計劃(草案)可能無法符合每一家債權人的全部預期,但基于華晨集團等12家企業債務人財產分布分散,負債金額巨大,債權人數量眾多等現實情況,重整投資人的招募和談判異常艱難。”在第三次債權人會議上,管理人表示。
根據此前披露的信息,截至2022年6月1日,共計6029家債權人向華晨集團管理人申報了債權,金額合計 577.18億元。賬本記錄在案的債權人未申報債權,共計132.94 億元,以及無須申報的職工債權,共計7.86 億元。華晨集團總負債合計高達約718億元。
時間來到今年2月23日,華晨集團等12家企業第三次招募重整投資人,并于5月29日確定沈陽汽車為重整計劃中選投資人。6月14日,沈陽汽車與上述12家企業、管理人共同簽署實質合并重整投資協議,華晨集團等12家企業破產重整邁出關鍵一步。
隨后召開的第四次債權人會議上,重整計劃草案獲得通過。8月2日,重整計劃被法院裁定批準。
制圖/界面新聞
業內人士指出,華晨集團作為大型汽車制造企業,業務規模龐大,涉及包括供應商、員工、債權人等在內的眾多利益相關方,需要協調各方利益,達成共識,這需要時間。重整過程中復雜的法律程序和正義,以及資產評估和債務重組工作,都需要時間完成。
此前寶馬、一汽等汽車公司都被傳將成為華晨集團重整計劃投資人,但最后均沒有進一步的信息公布。有觀點認為,此次重整計劃能夠取得有效進展,與沈陽國資委果斷出手相關。
事實上,沈陽汽車或為當地政府為重整華晨集團而組建,其今年2月21日正式成立,稍早于此次公開招募重整投資人的開始日期。股權穿透進一步顯示,沈陽汽車實控人為沈陽市國資委。金杯汽車和申華控股兩家公司公告中透露,沈陽汽車設立目的為發展沈陽市汽車產業。
按照協議,沈陽汽車整體承接的資產除了金杯汽車和申華控股兩家A股上市公司之外,還有港股上市公司華晨中國。這意味著,重整相關程序通過后,華晨集團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遼寧省國資委變更為沈陽市國資委。
由沈陽市政府接手華晨集團,與華晨汽車尤其是華晨寶馬在當地的重要地位密切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沈陽市總稅收529.4億元,華晨寶馬納稅貢獻達到485億元,占沈陽總稅收超過91.6%。
在今年5月份發布的《沈陽市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征求意見稿)》中,也曾提到有關華晨集團的安排,即爭取盤活華晨集團旗下在沈品牌產能,使企業恢復生產。
此外,根據該征求意見稿中所設定的發展目標,沈陽市要力爭到2025年汽車工業總產值達到400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產值占比達到25%,超1000億元,并把沈陽建成有一定影響力的國家重要汽車產業中心。
華晨集團主要利潤來源是華晨寶馬,但后者在去年發生了重大的股權變化。在向寶馬集團出售合資公司25%股權后,華晨中國的對華晨寶馬的持股比例下降至25%。華晨寶馬為華晨中國貢獻的凈利潤,從2021年的約145.15億元,大幅下至2022年的約23.8億元,降幅達83.6%。
重整計劃通過是華晨集團邁向正軌的第一步。如何繼續發揮好華晨寶馬和金杯汽車等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的優勢,盤活當地汽車產業鏈,吸引更多投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是接下來沈陽汽車及沈陽國資委要考慮的重點事項。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