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美國對中俄海軍巡航的回應暴露出明顯的虛偽”。“今日俄羅斯”(RT)8日以此為題刊發評論文章。文章提到,中俄艦隊上周在阿拉斯加附近巡航,隨后美國向該海域派出多艘軍艦和偵察機跟蹤監視,一名前美國海軍上尉和右翼智庫傳統基金會的分析師指責中俄這次巡邏“極具挑釁性”。RT文章表示,華盛頓認為它擁有將軍艦派遣到任何想去地方的神圣權利,但當“競爭對手”也這樣做時,就會被視為威脅。
文章稱,美國正將中俄周邊地區“全面軍事化”,并一直暗示它可以無條件做出這一舉動。“當然,現實情況是,俄羅斯和中國都不會對阿拉斯加構成任何威脅,因為沖突或其風險發生在他們自己家門口,而不是美國家門口。”
文章繼續稱,“美國是現代歷史上最具軍國主義和侵略性的國家。它已在全球各大洲建立軍事存在,擁有數百個軍事基地。在這樣做的同時,它聲稱它支持其他國家的自由和自決。實際上,它挑釁性地包圍被它視為挑戰其全球主導地位的競爭對手國家,加劇緊張局勢,然后當這些國家對緊張局勢作出反應時,(美國)又給它們貼上‘侵略者’的標簽,繼而肯定甚至擴大美國自己在這些特定地區的軍事足跡。”
文章提到俄羅斯稱,自冷戰以來,即便俄羅斯無意與之競爭,美國仍一直在追求北約無限東擴。北約已經從一個特定地理區域的集體自衛單位演變為一個日益全球化的意識形態運動,為美國的目標服務。“北大西洋”這個詞,究其名稱而言,變得越來越多余,因為華盛頓甚至在努力擴大其對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這就引出了下一點,中國”。文章接著說,美國正推動對中國東部周邊進行全面的海陸空包圍,蓄意利用臺灣問題加劇緊張局勢。在這樣做的同時,美國還迫使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美國更大范圍的軍事存在,包括最近與菲律賓的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防務合作協議。與此同時,美國軍艦不斷通過南海和臺灣海峽,援引一項它甚至都沒有批準的法律中的所謂“航行自由”,而中國的反擊隨后被貼上“侵略性”的標簽,被指責“威脅”著該地區和平。
文章隨后接連發問,“如果這是美國的正常行為和主權權利,為什么中俄不能到阿拉斯加水域巡航?為什么一種行為被描述為‘航行自由’,而另一種行為被貼上‘嚴重挑釁 ’的標簽?”“華盛頓正把戰爭威脅風險推得更高。美國認為自己擁有其他國家沒有的權利,這導致媒體對這些看似平等的行動提出雙重標準。”
對于美國緊盯“中俄艦隊在阿拉斯加附近巡航”,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國際問題專家卓華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俄海軍根據兩軍年度合作計劃開展艦艇聯合巡航,是兩軍常態化、機制化軍事交流的組成部分,活動開始前中俄雙方也都發布了消息,展示出透明性。“當前美國厲兵秣馬,拉攏一些東亞國家改變防衛政策,搞軍事擴張,使地區安全形勢復雜化,中俄聯合巡航不針對第三方,是穩定地區形勢、維護亞太地區戰略通道安全的積極力量。”但美日試圖炒作中俄聯合巡航,制造輿論陷阱、帶節奏。卓華以美軍方的操作為例分析說,美方向媒體透露消息,并和智庫唱雙簧,渲染中俄威脅論,給中俄的例行軍事合作“扣帽子”。
至于美方頻繁炒作的臺海議題,外交部發言人8月2日在記者會上回答相關問題時表示,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我們敦促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借任何名義、以任何方式加強美臺軍事聯系和武裝臺灣,停止制造臺海局勢緊張因素,停止縱容支持“臺獨”分裂勢力“以武謀獨”。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