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每當秋季來臨,大批遺鷗開始遷徙,陸續從繁殖地遷往位于渤海灣的越冬地。(本報資料照片)
天津北方網訊:在首個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從市規劃資源局傳來好消息,由該局與天津師范大學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研究團隊合作開展的遺鷗綜合保護研究日前獲得新發現:旗艦物種遺鷗在天津濱海灘涂“待得久、更健康”,這片濕地已經成為遺鷗越冬的理想“養生”地。
旗艦物種是生態環境保護的代表物種,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保護水平和生物多樣性的標桿。近年來,我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恢復濕地、修復生態、保護環境,大力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和“871”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嚴格落實濕地自然保護區規劃,生物多樣性明顯改善。棲息地生態環境向好,遺鷗、東方白鸛等濕地生態系統中重要的旗艦物種在我市頻繁現身。
市規劃資源局與天津師范大學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研究團隊聯手通過綜合應用非損傷取樣技術、高通量測序技術、紅外相機技術等研究方法,重點關注天津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關鍵物種和旗艦物種,積極開展研究,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參考依據。
作為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遺鷗有著鳥類“大熊貓”之稱。天津濱海灘涂是遺鷗的主要越冬地。每逢秋季,它們如約來到這里,度過整個冬季,然后在春暖花開時節再組團飛赴繁殖地。
據研究團隊負責人趙大鵬教授介紹,遺鷗綜合保護研究于2021年啟動,研究團隊立足保護生物學、營養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等綜合視角,在傳統研究種群數量的基礎上,重點關注遺鷗的食性組成特點、健康水平狀況等?!安恢魂P注遺鷗數量多不多,還要研究它們吃得好不好、身體棒不棒?!彼f。
據了解,這項研究的樣本采集時間跨越了2021—2022年遺鷗越冬時段,共采集到越冬前期和后期近200份樣本。經研究發現,遺鷗在津越冬期主要取食魚類、貝類,在越冬前后其腸道菌群的組成和結構發生變化,整體上越冬后期腸道菌群多樣性和豐富度高于越冬前期,腸道菌群的潛在致病性低于越冬前期。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天津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旗艦物種提供了更加“生態宜居”的棲息地。
“我們在關注遺鷗的同時,還將對其棲息地資源特點等展開研究?!壁w大鵬表示,合作研究將從遺鷗種群數量到健康水平、從物種自身情況到棲息地生態環境、從旗艦物種立體保護到區域生態綜合保護等全面展開,旨在形成“以點帶面”的保護效應?!跋Mㄟ^研究成果助力遺鷗和同域越冬其他野生動物及濱海灘涂的綜合保護管理,通過我們的身體力行,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彼f。(津云新聞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