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2023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48.9 億元/0.65/0.30 億元,同比-36%/-91%/-96%,2023 年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29.6 億元/0.64/0.51 億元,同比-30%/-86%/-89%,環比+53%/6741%/扭虧為盈。上半年行業承壓,公司二季度量利有所改善,產品端在前驅體、三元正極、鐵鋰正極及鈉電等形成突破,同時在客戶開拓方面或有所進展。
(資料圖)
事件
2023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48.9 億元/0.65/0.30 億元,同比-36%/-91%/-96%,2023 年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29.6 億元/0.64/0.51 億元,同比-30%/-86%/-89%,環比+53%/6741%/扭虧為盈。
簡評
量利承壓,二季度有所改善:公司營收和業績上半年呈現下降,主要是行業增速和供需格局導致,但進入二季度以來公司業績扭虧,預計2023Q1/Q2 三元正極材料銷量為0.6/1.5 萬噸,二季度單位盈利實現扭虧,整體量利呈現恢復態勢。
產品、客戶端等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
1)前驅體:合成新工藝技術持續突破,自主研發關鍵核心設備前驅體反應釜進一步大型化應用,新一代高效濃縮系統產線推廣,間斷法工藝迭代升級;前驅體粒度分級技術行業內首創產業化應用。
2)三元正極:超高鎳單晶正極材料實現百噸級出貨,通過了大圓柱動力電池項目的審核。第二代高功率高鎳 NCA 穩定性得到改善,實現百噸級交付。高電壓快充型中高鎳三元材料進一步降本,開發迭代品,產線批次穩定性樣品通過客戶的評估。新款混合動力汽車電池用高功率三元材料,進入先行量產驗證階段。
3)磷酸鐵鋰:完成批次穩定性驗證和小批量試產。鈉電層狀材料,第一代產品開發基本定型,實現噸級銷售。
4)鈉電正極:已完成噸級生產線改造,并基于客戶的特定需求持續改造、優化產線,實現了鈉電正極材料小批量出貨。
投資建議:預計2023 年至2024 年業績4.4 億和9.2 億,PE43 和21 倍。
風險分析
1)下游新能源汽車產銷不及預期造成高壓繼電器出貨不及預期:銷量端可能受到疫情反復、需求疲軟影響而不及預期;產量端可能受到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限電、疫情反復等影響不及預期,進而影響公司相關業務出貨量及盈利能力。
2)原材料價格如銅、銀等金屬上漲超預期:2021 年以來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同時原材料價格階段性出現大幅波動性,價格高位及不穩定性對于終端需求有一定影響,與此同時對于公司短期業績有擾動。
3)全球經濟承壓,工控及消費需求不及預期:公司作為繼電器行業龍頭,工控、家電、電網、新能源等領域是支撐營收和利潤的關鍵,也是公司成長性的反映,若全球經濟增速不及預期將影響當期和遠期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