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ST皇臺被撤銷退市風險警示,證券簡稱由“*ST皇臺”變更為“皇臺酒業”,這已是該股上市以來第5次成功“ST摘帽”。“五戰保殼”的經歷堪稱傳奇,可謂是“A股勵志典范”。
“南有茅臺、北有皇臺”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西北著名的白酒企業,皇臺酒業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武威酒廠。1994年,在時隔80年舉辦的第二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皇臺酒與茅臺酒雙雙榮獲金獎,一時聲名大噪,一度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白酒、葡萄酒制造企業之一,號稱“南有茅臺、北有皇臺”。
(相關資料圖)
如今皇臺酒早已“跌下神壇”,公司公告顯示,由于經營困難,業績持續不佳,其于2002年、2009年、2015年、2018年、2022年五次經歷“ST”。最近一次的2022年,其在連續兩年虧損的狀態下證券簡稱變更為“*ST”,成為上市白酒企業中頭頂“達摩克利斯之劍”次數最多的公司。
在退市邊緣掙扎多年、持續戴帽摘帽的經歷,也讓不少投資者戲稱其為“A股鐵帽子王”。與“A股價值投資典范”、上市以來業績與股價持續走高的股王貴州茅臺相比,從各方面來看,皇臺酒業差距之大不能以道里計。
“曾飛走100萬瓶酒”
除了“五戰保殼”的傳奇故事外,皇臺酒業還曾有過“飛走100萬瓶酒”的奇聞軼事。2018年1月,皇臺酒業公告,發現公司庫存成品酒出現嚴重庫虧,涉及金額約6700萬元。隨后皇臺酒業在2017年的年報中對6700萬元的庫虧全額計提資產減值損失。
按當時皇臺酒業產品價格估算,相當于有100萬瓶庫存酒“不翼而飛”。巧合的是,同年同月,此前屢屢聲稱“扇貝游走了”的獐子島又公告說,因為海洋災害導致扇貝“餓死”,需要在2017年年報中對此計提資產減值。一時間,“飛走的白酒”與“餓死的扇貝”風光無限,皇臺酒業也因此被冠上“獐子島第二”的稱號。
“公司內斗”與“行業內卷”
在業界看來,多年的內訌和管理層不穩是導致皇臺酒業江河日下的主要原因?!坝捎诮陙砉芾砘靵y,銷售不振,市場低迷,向銀行的借款逾期,且債務訴訟案件頻繁,加劇公司資金短缺,出現了資金鏈緊張、流動性不足的嚴峻形勢?!被逝_酒業曾在公告中承認,公司面臨著多重財務風險及經營風險。
上市以后,皇臺酒業經歷了5次易主,公司控制權頻繁變更。據媒體消息,公司內部爭斗持續多年不斷,經營和決策團隊深受影響,頻頻爆發人事地震。2016年、2017年兩年里,公司離職高管就達十余人,甚至曾出現公司監事會不足3人的情況。
此外,近年來,全國性知名酒企與區域知名酒企借助高端產品,在白酒市場地位越發強勢,不斷在各省市“攻城略地”,擠占區域酒企的生存空間。隨著白酒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進一步下降,生產的準入門檻必然會隨之提升,這將對白酒行業提出更高、更嚴格的要求。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曾評價過皇臺酒業,其認為,皇臺酒業是典型的區域性酒企,抗風險能力較低,公司產品競爭力不足,在高端白酒下沉之后,業績下滑是必然的。
皇臺、獐子島今年雙雙摘帽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以來,“ST摘帽”股共計34家,除了皇臺酒業外,獐子島也位列其中。
今年5月30日,獐子島被撤銷退市風險警示,證券簡稱從“ST獐子島”變更為“獐子島”。這是其在2017年4月5日,“*ST”摘帽后的第2次摘帽。與剛剛過去的8月18日(周五),第5次成功“ST”摘帽的皇臺酒業交相輝映。
至此,2018年初雙雙計提資產減值的這對“難兄難弟”,今年雙雙摘帽,兩者實現了在某種程度上的“同進同退”。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