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8月19日訊(記者 黃心怡)今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3中國算力大會上,《中國存力白皮書(2023年)》(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
(資料圖)
白皮書指出,2022年存力總規模較2021年持續增長,增速達到25%,2022年存力總規模(5年計量)已1000EB。國內數據存力發展呈現全場景閃存化、AI存儲走向專業化、軟硬節能技術成熟等趨勢。
▍2022年存力總規模已達1000EB
隨著海量數據的增長,對存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先進存力成為了存力的重要發展方向。先進存力主要是指企業級存儲中更加先進的存力,其以“大容量、高性能”為基礎,以“先進介質、高效架構”為支撐,以“開放生態、綠色低碳、安全可靠”為關鍵,可應用于更廣泛的關鍵場景的存儲能力。
當下,我國數據存力規模穩步發展,2022年存力總規模較2021年持續增長,增速達到25%,2022年存力總規模(5年計量)已1000EB。
目前,超600EB的數據存儲都集中在我國東部,在全國占比超60%;為響應“東數西算”、“東數西存”戰略,西部區域大力發展數據中心產業,其數據存儲容量占比接23%,中部10省的存儲容量占比約14%;東北部的存儲規模最小,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的數據存儲容量占比不足3%。
《白皮書》指出,我國數據存儲容量的集中度仍較高,廣東、江蘇、上海、河北、北京、浙江六省市作為數據生產大省,存儲容量總和達到520EB,占全國存儲總量的一半以上。
其中,北上廣存儲總量達270EB,約占全國總存量的27%,與2021年相比略微降低。北京、天津、河北、四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上海、浙江、江蘇等樞紐城市數據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存儲容量上升明顯,貴州、甘肅、四川等地存量已位于全國中上水平。
從行業上看,我國金融、電信、政府等行業數字化進程快,相比于其他行業,更加重視數據存儲質量,先進存力的覆蓋程度更廣。
▍數據存力呈現全閃存化演進等趨勢
白皮書指出,數據存力發展呈現全場景閃存化、AI存儲走向專業化等六大趨勢:
第一、閃存技術加速演進,推動全場景閃存化
SSD介質向存儲高密度方向發展,加速替代HDD介質。同時,數據中心存儲加速向全場景閃存化,安全可靠方向發展。集中式存儲、分布式存儲、超融合存儲、備份存儲、服務器存儲等設備均已經向全閃存化演進。同時隨著編碼算法、芯片卸載、大容量/高密度盤等新技術的成熟,閃存能夠提供更高效安全的能力和更低的使用成本,并應用于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全場景。
第二、安全可信能力攀升,夯實數據要素安全
隨著數據安全的戰略提升,安全可信成為先進存儲的必備能力,存儲安全可信技術向存儲內生安全方向發展,內生安全主要包含存儲加密、防勒索、存儲系統自身安全等技術。同時存儲的安全可信以硬件為基礎,軟件算法為關鍵,應用效果為最終導向。
第三、AI存儲走向專業化,加快人工智能發展
在大模型多模態AI場景,AI存儲趨向專業化的企業級全閃存儲替代本地盤。同時,數據處理能力卸載至存儲成為AI存儲的新方向。
第四、存儲多云生態完善,增強數據共享流動
隨著企業云化轉型的深入,企業使用多云已經成為主流。對接多云的存儲設備通過統一數據視圖與調度、統一存儲資源發放運維、數據分級存儲、數據洞察等能力實現高效的數據跨云。
其中,容器存儲能力支撐容器成為多云架構下的關鍵應用載體,是應用跨云的關鍵。
第五、存算分離架構創新,提升數據應用效率
存算分離架構可高效地服務多樣化數據應用,其主要包括應用場景維度的存算分離和數據中心維度的存算分離。
數據中心維度的存算分離通過資源解耦和池化共享,提升資源利用率和數據處理的效率。應用場景維度的存算分離促進關鍵應用韌性提升。
第六、軟硬節能技術成熟,促進綠色低碳轉型
全閃存、風液冷、高密硬件技術正在大幅降低存儲能耗。使用閃存介質相比HDD介質能減少能耗70%。高密存儲型節點密度能達到傳統存儲服務器的2~2.6倍,結合存算分離架構,相對使用通用型服務器,減少了節點CPU、內存及配套交換機,同等容量下帶來能耗節約10%~30%。
風液冷結合技術中CPU、GPU等大功率器件采用液冷,其他器件可采用風冷/液冷,顯著降低內存、HDD等存儲關鍵部件的工作溫度,可降低風扇轉速50%左右。
此外,數據算法、數據融合技術也在大幅度提高存儲能效。
▍戰略上重視數據存儲 構建良好的存儲行業生態
目前,存儲仍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有限的存儲容量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數據總量的需求,數據“存不下”的問題日益嚴重;另一方面,數據存儲效率難以滿足數據應用的實時性需求,低效率的存儲設備無法匹配高要求的存儲場景要求。為此,針對我國存力發展,白皮書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在戰略上繼續重視數據存儲,構建良好的存儲行業生態。聚焦先進存儲、數據容災等技術,制定引導我國數據存儲產業高速健康發展的戰略政策,打造以存儲芯片與介質產業、存儲硬件與軟件產業、存儲應用與服務產業為基本內容的上、中、下游產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產業創新發展生態體系。
二是在技術上,加快先進存力的建設應用,推動存儲技術的底層創新和發展。提升存儲的能效、安全、容量、可靠性、安全性和綠色低碳能力,攻關技術瓶頸;積極推進數據存儲產業國際交流與合作,鼓勵聯合攻關,攻克存儲技術瓶頸;發揮行業創新領軍企業的創新帶領優勢,廣泛發動我國存儲領域的科研院所、高校和領軍企業,開展半導體存儲全產業鏈的產學研用協同。
三是產業上,鼓勵國產存儲設備應用,提升數據存儲產業鏈的安全保障能力。我國數據存儲產業鏈初具規模,但關鍵部件仍以進口為主,需加強國產化應用牽引,推動自主品牌做大做強。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國家工程中要求使用自主可控的存儲設備,以國產促用,通過存儲設備和固態盤主控芯片帶動國產存儲芯片應用,形成良性商業循環。
四是標準上,建設和完善數據存儲產業標準體系,規范和牽引數據存儲產業健康蓬勃發展。積極開展存儲產品標準、測試標準的制定工作,不斷完善信息存儲的標準體系的建設。
五是人才上,完善內外部條件,加快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在數據存儲領域的創新人才培養。加強科教融合、校企聯合等模式,培養一批具備存儲技術背景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