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美股三大指數全線大漲,道瓊斯指數漲超2%,標普500漲1.45%,納斯達克100指數漲0.73%。全球人工智能熱潮洶涌之際,資管機構EdmonddeRothschildAssetManagement正在減倉美股AI總龍頭英偉達,在股價暴漲時借機套現,英偉達近日總市值一度突破萬億美金,成為美股芯片股霸主,截至上周五,其年內漲幅高達169%。而這家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資管機構為擁有200多年歷史的歐洲老牌金融世家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所有,目前管理資產規模790億瑞郎(約合871億美元)。不過,盡管有老牌金融機構減持套現的利空,英偉達上周五的跌幅也很有限,僅1.11%。
(相關資料圖)
納斯達克其他成份股中,Lululemon漲超11%,ZSCALER、愛彼迎均漲超5%,帕卡、ILLUMINA均漲超4%,科技巨頭中,特斯拉大漲超3%,Booking、博通、京東、EBAY、Adobe等漲幅居前,納斯達克100指數繼續漲勢,續創2022年4月以來新高。
熱門ETF方面,主打低費率的納指100ETF(159660)漲0.44%,強勢三連陽,續創上市以來新高!納指100ETF(159660)管理費0.5%/年,托管費0.15%/年,全市場最低!
數據來源:雪球,統計截至2023.6.5上午11:22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美股納斯達克市場表現優異。截至6月2日,納斯達克指數年內漲超26%,納斯達克100指數更是漲近33%,領漲全球主要指數!
中金公司表示,受到來自人工智能等產業新趨勢的提振和降本增效的刺激,美股龍頭科技企業具有更強的風險抵御能力。根據美國公司已經發布的Q1的業績報告,大部分科技公司每股收益和企業營收超出了市場預期,數據顯示出了公司基本面的韌性,積極提振了市場信心。
申萬宏源指出,78%的標普500公司2023Q1財報季表現超預期,其中英偉達業績大幅超預期。根據Factset,標普500指數中97%的公司已經發布了2023Q1的財報。其中78%的公司報告的實際每股收益高于預期,高于5年平均水平77%和10年平均水平73%。總體而言,公司報告的企業盈利比預期高出6.5%,高于10年平均水平6.4%。分行業看,金融行業盈利低于預期的比例較大,信息技術、工業超預期比例較高!
高盛指出,AI會在未來10年內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約7萬億美元,并估計AIGC軟件的市場總規模將達到1500億美元。所有科技股中,微軟、谷歌、亞馬遜和Meta最可能從中受益,這些科技巨頭均為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前十大權重股。
據高盛計算,美股大型科技股過去的總凈利潤率平均為20.2%,而標普500指數所有成份公司的利潤率為10.9%,兩者相差9.3個百分點。高利潤率意味著更強勁的現金流,有助于公司進一步投資實現長期增長,同時也向股東返還現金。
納指100ETF(159660)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在人工智能的時代浪潮之下,目前全世界AI領域布局和積淀最領先、最深厚的科技巨頭仍然集中在納斯達克,比如微軟、谷歌、英偉達、Meta等等,這些AI巨頭無一例外都是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前十大權重股。納指100ETF(159660)管理費0.5%/年,托管費0.15%/年,明顯低于市場主流的費率結構,費率優勢明顯,省到就是賺到。
(風險提示:以上指數成份股僅作展示,不代表任何形式的個股推薦!)
【始于納斯達克,更勝于納斯達克!】
根據公開資料,納斯達克指數包含100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非金融公司,納斯達克市場自誕生以來成功孵化出了一大批科技巨頭,被廣泛認為是培育創新型、科技型、成長型公司最成功的投資市場之一。作為納斯達克市場的旗艦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長期漲幅明顯跑贏納斯達克指數。自1991年起,納斯達克100指數30多年來年化收益13.96%,明顯高于納斯達克的11.48%。(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5.26)
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1991.1.1-2023.5.26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僅為宣傳材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的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管理人依照恪盡職守、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財產,但不保證投資于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當仔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及《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詳細了解產品信息。納指100ETF屬于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戶風險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標的指數并不能完全代表整個股票市場。標的指數成份股的平均回報率與整個股票市場的平均回報率可能存在偏離。請投資者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以及集中投資于納斯達克100指數成份股的持有風險,請關注部分指數成份股權重較大、集中度較高的風險,請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ETF運作風險、投資特定品種的特有風險、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的風險等。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