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數據統計顯示,下周(6月5日-6月9日)共有76家公司限售股陸續解禁,合計解禁113.66億股,按6月2日收盤價計算,解禁總市值為1089.03億元。
這一周的解禁中,市值最高的要數國內CMP(化學機械拋光)設備巨頭華海清科。該公司解禁股份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和首發戰略配售股份,解禁市值達到178.03億元。
(資料圖片)
而相較于發行價格,華海清科當前股價已經上漲156.57%。
機構青睞 一年股價漲逾156%
下周(6月5日-6月9日)共有76家公司限售股陸續解禁,合計解禁113.66億股,按6月2日收盤價計算,解禁總市值為1089.03億元。
從解禁市值來看,6月8日解禁金額最高,19家公司解禁市值合計407.57億元,占下周解禁規模的37.42%。按6月2日收盤價計算,解禁市值居前三位的是:華海清科(178.03億元)、湘財股份(600095)(140.96億元)、國機重裝(601399)(127.63億元)。
具體來看,數據顯示,華海清科6月8日將解禁5077.42萬股,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和首發戰略配售股份,占公司股本總數的47.6%。
華海清科解禁股東本次上市流通的限售股東共計22名,分別為清津厚德(天津)科技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路新春、天津科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個股東,其中清津厚德、路新春分別為華海清科第二、三大股東,路新春同時是華海清科董事長。
實際上,作為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的主要參與者,華海清科自IPO以來受到市場關注,股價一直保持高位。截至6月2日收盤,華海清科股價為350.63元/股,總市值為374億元。相較于136.66萬/股的發行價格,華海清科至今股價漲幅仍維持在高位,達到156.57%。
華海清科也受到各路基金青睞。在去年年底,共有256家基金持有其998.44萬股,占流通股比例達到38.77%。不過到了今年一季度,基金持股比例有所回調,持股占流通股比例降至27.91%。
綁定晶圓制造大廠
實際上,華海清科是國內半導體CMP設備頭部玩家,而在前道和后道環節均有涉及。在前道環節,晶圓制造過程按照技術分工主要可分為薄膜淀積、拋光、光刻、刻蝕、離子注入等工藝環節,其中CMP設備用于拋光環節。
根據SEMI歷史數據,按照產業鏈上下游來看晶圓制造工藝設備類投資金額最大,其中CMP 設備占半導體設備投資總額比例約為4%。據SEMI統計,2018年-2020年華海清科在中國大陸地區的CMP設備市場占有率約為 1%、6%、13%。數據統計,2021年、2022年上半年華海清科的國內CMP設備中標份額為28%、26%。
作為國內CMP設備龍頭,華海清科CMP設備在邏輯芯片、3D NAND和DRAM存儲芯片領域成熟制程均完成90%以上CMP工藝類型和工藝數量覆蓋。
根據其IPO時的招股書披露,華海清科前三大客戶中,包括長江存儲、中芯國際以及華虹集團,其中對長江存儲的銷售金額增長迅猛,從2019年的8887萬元增至2021年的5.34億元。其中長江存儲當年加大資本開支、產能高速擴張,華海清科目前是國內唯一能提供12英寸 CMP設備的半導體設備廠商。
國產替代邏輯持續演繹
除了布局CMP環節外,華海清科在晶圓減薄設備也有所突破。近日,該公司公開披露,其新一代12英寸超精密晶圓減薄機Versatile-GP300量產機臺出機發往集成電路龍頭企業。據悉,該款減薄機首次實現12英寸晶圓超精密磨削和CMP全局平坦化的整合集成。
據華海清科方面稱,此次量產機臺也填補了國內芯片裝備行業在超精密減薄技術領域的空白,“隨著先進封裝、Chiplet等技術的應用將大幅提升市場對減薄設備的需求,”公司方面稱。 不難看出,此次出貨的最大意義在于,初步實現了晶圓減薄環節的國產替代。
在市場上看來,國產替代是國產半導體設備的核心邏輯。多家機構認為,半導體設備國產化邏輯將持續強化,看好晶圓廠加速國產設備導入,2023年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提升有望超出市場預期。
近期,日本明確將23個具體品類的尖端半導體制造設備列入出口管理限制對象名單,包括6大類、23項設備,具體包括3項清洗設備、11項薄膜沉積設備、1項退火設備、4 項光刻/曝光設備、3項刻蝕設備以及1項量測設備,從類別上看,日本主要針對光刻、薄膜沉積、刻蝕、清洗設備進行出口限制管理。經過2個月公告期后,這一計劃預計于7月23 日施行。
國泰君安在一份研報中表示,日本半導體先進制程設備出口管制落地,將打開國產設備成長空間。日本半導體年對華出口額達100 億美元,中國占其出口的1/4。本次出口管制的落地有望加快國產高端半導體設備國產化進程。
以華海清科為例,近年來業績持續高速增長。其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6.16億元,同比增加76.87%;同時實現歸母凈利潤1.93 億元,同比增加112.49%,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67 億元,同比增加114.46%。而在去年全年,該公司實現營收約16.49億元,同比增加104.86%;歸母凈利潤則同比增加152.98%。
此外,該公司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合同負債達到13.3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36億元增長近六成。隨著未來訂單交付,上述合同負債也將逐步轉化為營收,體現在華海清科報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