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6月3日訊(記者 曾楚楚 李子健)強調遠期前景可期的中偉股份(300919.SZ),并未打消投資人對新能源行業的近憂。在昨日舉辦的2022年年度業績會上,公司董事長鄧偉明坦言:“新能源國內市場已經形成嚴重的內卷,導致供大于求,盈利能力下降。”除此之外,鄧偉明還對投資者質疑的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出、大宗金屬價格波動影響、公司毛利水平未改善等問題一一作出回應。
遠期向好難解短期憂慮
新能源長期前景向好,幾乎是業內共識。
中偉股份副總裁、財務總監朱宗元表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鋰電池的裝機量會達到5000GWh,三元前驅體的和磷酸鐵鋰未來三年的復合增長率可以超過30%,鈉電材料的復合增速達到300%以上。
(資料圖片)
鄧偉明亦認為:“新能源是全球一體化的產業,這個行業中國已取得優勢地位,機會遠遠大于風險。”
在此背景下,主攻鎳系、鈷系、磷系、鈉系四大核心鋰電材料業務的中偉股份,亦加入擴產隊列。
公司人士在會上表示,截至2022年底,鎳系已建成年產30萬噸三元前驅體產能;鈷系已建成年產2.5萬噸四氧化三鈷的產能;磷系產品當年建設當年投產,已建成年產20萬噸磷酸鐵產能,目前已經全面投產,并實現大批量交貨;鈉系上,建成了年產8000噸的鈉電項目,目前已經投產并形成了千噸級的批量出貨。
面對新能源企業紛紛擴產的情況,有投資人擔憂,行業是否存在供大于求現象,中偉股份又如何應對過剩。對此,中偉股份董事長鄧偉明坦言,這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一個事實。
回應投資者三大質疑
本次業績會上,中偉股份還就投資者質疑的,公司毛利水平未改善、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經營現金流凈流出等三大財務數據問題作出回應。
有投資人提出,公司近三年單噸盈利都有20%的增長,為何未體現在毛利率上?
據中偉股份2022年年報,期內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15.4億元,同比增長64%。毛利率上,海外毛利率有所上升,但國內毛利率為 9.61%,同比下降2.43pct。
朱宗元回應稱,新能源電池材料,特別是前驅體上,金屬原材料占比很高,受到金屬價格波動的影響也比較大,毛利的水平不能夠完全反映公司的經營能力和綜合的競爭實力。
去年原材料端,公司經歷了“妖鎳”事件以及下半年鋰、鈷價格的大幅波動。對此,朱宗元稱公司已采取防范措施。
一是在經營策略上采取“以銷定產”的方式,通過“原料成本+加工收益”的定價模式,在與客戶進行價格磋商時,同步把上游原材料的數量和價格鎖定,將材料價格波動傳導到下游;二是嚴格控制存貨管理,加快資產周轉;三是行業天然有少量的金屬投資,公司開展了套期保值。
為保障原料供應穩定和降低采購成本,朱宗元稱,去年公司國際采購比例大幅增加,尤其在鎳品、鈷品上,而結算以賬期預付為主,公司經營現金流受到擾動,連續兩年凈流出。另外,產業鏈延伸影響,生產環節拉長讓原材料到產線再到產品的周期增加十天以上,占據了部分現金流。
(編輯 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