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區,地處珠江出海口和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是廣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
8月8日,廣州市南沙區迎來廣州首船LNG到港。在廣州海事局、廣州港引航站等部門的緊密協調配合下,MARAN GAS CORONIS號順利停靠在廣州LNG應急調峰氣源站配套碼頭。
(資料圖)
8月9日,廣州發展集團(下稱“廣州發展”,股票代碼600098.SH)在南沙區小虎島舉行廣州LNG應急調峰氣源站首船LNG到港儀式。廣州首艘LNG船滿載6萬噸14.7萬方LNG到港接卸,這意味著廣州將正式具備接收LNG船舶的能力,結束無LNG應急保障的歷史。
廣州首船LNG到港意味著廣州LNG應急調峰氣源站項目已開始投入使用,打通了海外氣源進口通道,形成陸上和海上進口氣源多層次多渠道的氣源供應保障體系,統籌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提升氣源組織能力和議價能力,構建形成多氣源環路供氣管網格局,形成自主掌控的多氣源供應體系,從根本上解決廣州市供氣能力保障問題,化解廣州地區無應急保障的突出矛盾,提升廣州地區燃氣安全穩定供應能力。
該項目由儲氣庫及配套碼頭兩個部分組成,項目一期已建成2座16萬立方米LNG儲罐以及改建一座可靠泊3萬~17.5萬立方米LNG船舶的接卸LNG專用碼頭,二期2座16萬立方米LNG儲罐項目也在加緊籌建中。
8月9日到港儀式現場,項目公司工程建設部經理李獻寧告訴時代財經,“該項目投產運營后,廣州天然氣的應急保障供應能力可提高到10天以上,如果其他城市供應廣州天然氣的管道出現問題,也能提供安全穩定的燃氣供應。因此,該項目可以提升整個廣州市的天然氣應急保障供應。”
“同時,在該項目附近10公里左右的地方,我們建設了珠江LNG電廠二期項目,目前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調試,隨著氣源上岸,預期下個月就可以投入發電了”,廣州發展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吳宏向時代財經表示。
除了廣州LNG應急調峰氣源站之外,廣州發展在LNG領域還投資了廣東大鵬、珠海金灣LNG接收站。此外,公司加快布局燃氣發電項目,構建完善氣電一體化產業鏈。在珠江LNG電廠二期即將投產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增城旺隆氣電替代工程項目等燃氣發電項目建設,規劃在廣東地區建設一批天然氣電廠及分布式能源站項目,實現氣源采購、輸送、發電、售電全產業鏈貫通,形成經營模式穩定、風險可控的氣電一體化產業鏈。
吳宏告訴時代財經,廣州LNG應急調峰氣源站優勢不在它的規模,而在它的區位優勢和聯動優勢。“投入使用后,它將與廣東大鵬、珠海金灣LNG接收站形成公司在珠三角的穩定布局,既互聯互通,又相對獨立,更為穩定可控。”
“之后,公司將進一步擴大LNG布局,除了對該項目繼續增加2個儲罐、投資擴建珠海金灣LNG接收站外,公司也正在粵西地區謀劃參與建設LNG接收站”,吳宏表示,除了建設LNG接收站和擴大儲量之外,公司還在推進管線的互聯互通。“將自有接收站之間的管線與省網管線聯通起來,才能真正完全的發揮綜合優勢。”
時代財經注意到,廣州發展統籌全市高壓管網建設和上游氣源采購、下游天然氣輸配及分銷,是廣州市城市燃氣高壓管網建設和天然氣購銷唯一主體。今年上半年,廣州發展管道燃氣及LNG銷售總量達147,008萬立方米,同比增長59.87%。
而廣州發展下屬的廣州燃氣集團正實現從傳統單一的城市燃氣服務商向城市燃氣運營商和天然氣供應商的跨越。
“我們現在確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城市燃氣企業,城市燃氣只是我們燃氣板塊的一個業務”,吳宏告訴時代財經,目前,公司簽訂每年200萬噸的LNG長協,穩定氣源的供應,也在尋找機會參與上游液化項目的建設。公司已擁有碼頭、應急調峰氣源站、高壓管線以及下游城市燃氣、分布式能源站、天然氣電廠完整的產業鏈。
“LNG船到港,公司的燃氣產業鏈實現了真正貫通。接下來我們會繼續沿著產業鏈強化,擴大上游采購規模,實現從一個城市燃氣企業轉向燃氣供應商和服務商”,吳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