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智能電動汽車之后,“飛行汽車”正在成為汽車領域新的投資風口。
(資料圖片)
日前,吉利沃飛長空完成首次市場化融資,融資金額超億元,成為繼小鵬匯天之后,國內又一家在低空領域獲得融資及資本市場認可的企業。
隨著多家車企在飛行汽車領域的相繼布局,越來越多的資本開始注入這一“萬億級”市場,支撐這一全新物種和龐大生態體系的落地。
然而在飛行汽車真正商業化落地前,企業又將面臨哪些現實問題?
資本競逐新風口
沃飛長空是吉利大出行戰略的低空出行業務承載,以飛行汽車為核心,開展低空出行、低空物流、應急醫療等綜合應用。此次沃飛長空完成的超億元融資由華控基金領投,元禾原點、鴻華航空、空天翱翔跟投。而華控基金在先進制造、高端裝備領域已經積累了多年投資經驗,或將為吉利沃飛長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架起溝通的橋梁。
吉利沃飛長空方面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融資的完成,吉利沃飛長空將以更加開放、市場化的態度與更多低空領域的產業及資方伙伴,共同面向未來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的發展,并表示:“(公司)上市也是未來的目標之一。”
此前,小鵬汽車生態企業小鵬匯天曾于2021年10月19日宣布完成超過5億美元A輪融資,成為亞洲低空載人飛行器領域企業獲得的最大單筆融資。該輪融資由IDG資本、五源資本和小鵬汽車聯合領投。2022年11月,小鵬匯天又與廣東省四家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并獲得60億元授信,這是小鵬匯天繼A輪股權融資之后的又一融資活動。
而就在今年6月26日舉辦的廣汽科技日活動上,廣汽集團研發的飛行汽車GOVE首發亮相,并實現全球首飛。廣汽集團表示,GOVE代表了廣汽在立體出行領域的探索,廣汽集團將以此飛行汽車項目為出發點,帶動上中下游產業鏈共同投資運營。
而在此前,豐田汽車公司曾宣布向美國公司Joby Aviation投資3.49億美元,開展“飛行出租車”項目合作;特斯拉CEO馬斯克旗下Space X公司也曾投資美國初創公司Alef Aeronautics。
可以看到,隨著車企布局的深入,飛行汽車產業已進入到了資本相繼入局的階段。國際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士丹利曾預測,到2030年,飛行汽車行業將創造3000億美元市場規模,2040年可發展至1.5萬億美元市場。
雖然市場潛力巨大,但對于早期進入飛行汽車這一全新領域的車企來說,逐步推進商業化落地是一個長期且攻堅克難的過程,需要依靠資本對其長時間的研發進行支撐。以小鵬匯天為例,雖然已獲得5億美元的投資及60億元銀行授信,但資金利用上要有清晰的規劃,小鵬匯天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將“充分發揮艱苦創業的精神,每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無疑,飛行汽車的研發投入是長期且巨大的,但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車企還是有必要進行“戰略性布局”的。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飛行汽車屬于一個戰略性前瞻的布局,其發展既有巨大的想象空間,也有不確定的未來,但作為部分企業戰略性的布局及選擇,還是值得肯定的。”
商業化落地面臨諸多難點
崔東樹所言的不確定性,一定程度上在于飛行汽車的落地前景仍有諸多未知。
在2021年“1024科技日”上,小鵬汽車提出了小鵬匯天飛行汽車的量產計劃,表示計劃在2024年內量產,且可以實現飛行和陸行的融合,目標售價將不超過100萬元。今年1月,小鵬匯天全棧自研的旅航者X2正式獲得由中國民用航空中南地區管理局頒發的特許飛行證。
距離預計量產時間在即,但小鵬匯天卻可能推遲這一計劃。小鵬匯天方面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陸空兩棲的飛行汽車計劃在未來2—3年推出,過程中會有一些節奏調整,我們在為這個目標努力。”
對于飛行汽車未來商業化落地的難點,小鵬匯天方面提到了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技術難點,包括動力、飛控、空中自動駕駛、輕量化材料的應用、安全集成技術等;其次是供應鏈難點,包括航空產業發展較慢(全球如此),需要陸空融合的供應鏈體系;再次是政策和法規難點,由于市場還在零起步階段,沒有成熟的產品推出,法規也在探索中,以及空域管理、地面配套設施建設等。此外,還有應用場景難點、人才難點等等。
7月4日,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在個人社交平臺轉發了小鵬匯天原創的司歌,并發文表示:“前景挺美,路上很酷,繼續搬磚。”
吉利沃飛長空目前也并未對商業化落地給出具體時間,沃飛長空方面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飛行汽車的最終商用需要全系統的落地而不僅僅產品研發的完成,涉及到的因素較多。空域開放程度、空域管理辦法出臺、飛行汽車類產品適航審定規范、城市交通系統的融合調整等多個層面,均需要飛行汽車企業方、空管系統、民航管理部門等多方合力方能讓飛行汽車真正商用落地。”
可以看出,技術和政策法規是商業化落地難點的集中部分。其中技術方面需要企業方面持續攻克,除了“飛行汽車”本身的產品研發,還有打通整個低空飛行生態體系。
而在政策方面,近年來則有利好信號釋放。2022年3月,交通運輸部和科學技術部聯合印發《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其中提到將“部署飛行汽車研發,突破飛行器與汽車融合、飛行與地面行駛自由切換等技術”。
此外,今年以來,廣東、江蘇、湖南、上海、深圳、綿陽等省市均出臺了“低空產業”領域的指導政策,與此同時,空中交通“基建”相繼開始布局。無疑,政府在低空經濟方面的積極布局將給企業帶來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指導方向。
責任編輯:李延安 主編: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