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養老金究竟是什么意思?個人養老金能領多少錢?如何繳納的?隨社保網小編來看看。
個人養老金和我們平時接觸的國基本養老保險是有著明顯不同的。簡單來說,個人養老金是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三支柱,而第一支柱就是大家熟知的國基本養老保險。而出來個人養老金制,并非是說要取代目前繳納的養老保險,而是作為個人的補充,也就相當于給自己存一筆錢,等退休后就能領兩份養老金了。
(資料圖)
而建立該制的意義,前面也說了是因為現在人口老齡化速度太快了,尤其現在物價上漲也很快,退休后僅靠幾千元的基本養老金完全不夠用,相信不少人也有感觸。而現在有了個人養老金,大家可以通過繳納個人養老金,來為基礎養老金“加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整體的養老壓力。
個人養老金要怎么繳納?
個人養老金的繳納遵循的是自愿原則,而且費用全部由個人承擔,也就是說并非像基礎養老金那樣,只要你上班了,單位還會幫你繳,不是這樣的。但個人養老金的繳納方式要更為的靈活、自由,而且參與門檻低,只要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參與者,都可繳納個人養老金。
具體方法就是通過個人養老金信息平臺,建立自己的個人養老金賬戶就行,然后每年繳納的上限為12000元。而12000元的上限,很多人一看到這個數字就表示不想繳了,但實際上,個人養老金也是存在很多亮點的,比如:
1、稅收優惠
國制定稅收優惠,其目的就是在于鼓勵符合條件的朋友積極參與個人養老金制。按照此前的稅收優惠方案,若以上限額度每年12000元計算,每月可享受1000元的專項附加扣除,算下來一年能省不少錢。
2、長期收益
個人養老金的錢可用于購買符合的法規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產品。而該制會將不同年齡、不同收入、不同風險偏好設置不同的投資限制,因此老年人投資可以選擇穩定的銀行存款和風險較低的銀行理財產品。
目前,國已經發行了兩批約2300億元銀行養老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上下限普遍在5%-8%以上,長期收益看好。
個人養老金能領多少錢?
據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可知,領取個人養老金時,要從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轉入到個人社保卡金融賬戶,同時按照法定支付和繳納個人所得稅即可。領取方式可分為:一次性領取、按月領取和分次領取。
1、一次性領取
一次性領取的金額越高,所適用的稅率也就越高。法定不超過3.6萬元的,稅率是3%;3.6萬元-14.4萬元,稅率是10%;14.4萬元-30萬元,稅率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