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4月27日股市觸底反彈以來,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板塊估值迅速拉升,讓不少基金“回血”。
當下來看,4月末的確處于市場低點,是一個較為合適的買入時機。但鑫元基金基金經理王夫偉在6月28日的一次路演中坦言,在彼時市場跌幅如此巨大的情況下,對于是否加倉心理其實是“發虛的”。
“這一波上漲,其實很多人是踏空的,最關鍵的問題是漲幅太快。4月27日電新指數漲幅即在8%以上,基本上板塊個股都是漲停的;如果資金在一周前、或者一個月前不進入,整個板塊上移幅度彼時就達到15%,漲幅已經非常大了;如果投資者再遲疑,到6月下旬還不買,整個電新板塊漲幅就達到小50%了,機會一閃即逝。因為漲得太急,造成了非常嚴重的踏空。”王夫偉說道。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這一波踏空中出現了不少知名機構的身影,比如百億私募仁橋資產,于7月4日發文稱“由于結構的差異,仁橋的產品本輪反彈中是明顯落后的”。
而從私募產品凈值表現來看,踏空的明星私募機構遠不止仁橋資產一家。
百億私募有人踏空、有人加倉
6月27日,百億私募任橋資產創始人、投資總監夏俊杰發文稱,由于結構差異,仁橋的產品本輪反彈中是明顯落后的。
他說道:“仁橋的投資風格一直是偏保守的。保守有保守的收益,保守也有保守的代價。保守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想象力。在投資中,缺乏想象力的結果是很多錢我們注定賺不到。比如幾家造車新勢力,或者美團。坦率地講,對這類公司,特別是大市值公司長期合理價值的判斷我們是沒有把握的,而投資是無法賺取你‘不信’的那部分收益的。”
“踏空”新能源后,導致公司產品凈值一路下滑。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有數據顯示的20只仁橋資產產品中,截至7月5日,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仁橋澤源12期B號收益率也僅為2.33%,此外還有8只產品今年以來錄得負收益。
夏俊杰更愿意相信這輪反彈是上一輪周期的尾聲。他認為近期光伏和半導體行業已經出現了一些不太好的信號。比如,光伏下游的組件企業由于承受不了上游漲價的壓力,開始出現停工減產的跡象;臺積電也首次下調了三季度的產能利用率,MCU芯片價格也出現顯著的下調。
然而,市場似乎對這些負面的“擾動”并不在意,機構持倉堅定,股價依然強勢。究其原因,一方面表明市場的風險偏好還在不斷提升;另一方面,大家對負面信息開始變得越發的不敏感,這就像“狼來了”的故事。
夏俊杰說道:“過去幾年新能源和半導體都是高度景氣的行業,產能和需求一直在賽跑,狼來了幾次都沒有兌現,慢慢人們就會麻木了,這次狼到底來沒來我們也不確定,但買在周期頂點的錯誤往往是不可逆的,我們不愿意承擔這樣的可能性,避而遠之是我們一貫的做法。”
而從渠道給第一財經記者的數據來看,不少主觀多頭私募基金產品反彈力度遠落后于市場平均值。
“這其中有不少產品踏空新能源,導致反彈力度不達預期。”上述渠道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有人踏空,有人趕上機遇。
另一家百億私募相聚資本總經理梁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4月初市場氣氛比較悲觀的時候,他判斷市場估值水平已經到了一個相對較低的位置,市場影響因素已產生邊際變化,所以在4月初戰略性看多,并在4月中下旬開始逐步加倉。
他說道:“在市場情緒得到修復后,我們的倉位也隨之上升,近期產品凈值的反彈也比較明顯。復盤來看,5月份以來市場的強勢反彈下,我們主要加倉的三個方向都表現不錯,即光伏、電動車、半導體設備。”
警惕新能源板塊回調
王夫偉表示,6月份不少資金踏空后開始出現集中搶籌,量大且集中。
從私募的倉位來看,截至6月底,股票主觀多頭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為72%,相較于5月底上升了3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6月當月國內主觀多頭私募基金平均倉位出現了不小的抬升,但與2021年全年水平仍有明顯差距。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的12個月中,該報告測算的主觀多頭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長期保持在80%左右。
這其中新能源各板塊是資金加倉主要方向。比如6月28日早盤,新能源汽車賽道獲主力資金加倉超48億元,其中長安汽車獲主力加倉超14億元,橫店東磁、中科三環、天齊鋰業分別獲主力加倉7.6億元、6.58億元、5.63億元。多氟多、天賜材料、華友鈷業、杉杉股份等多股獲主力加倉超億元。
6月22日早盤,主力資金早間搶籌光伏板塊34.03億元,儲能板塊23.83億元、鋰電板塊17.01億元、風電板塊12.07億元。其中光伏板塊龍頭陽光電源獲主力加倉8.44億元。
興業證券策略研究員張媛表示,本輪上漲行情的一個特點是行情行進速度快于市場預期,導致踏空資金過多,而新能源作為當前市場共識度高、景氣度高以及能夠容納大資金進入的板塊,自然而然成為資金進入的首選。
但是,當短時間內經歷了大幅上漲后,目前新能源各板塊還適宜追高嗎。
國投瑞銀先進制造基金經理施成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不太建議投資者在新能源大幅上漲后去追漲,因為波動比較大,追漲可能會承受一定損失。
他認為新能源最大的風險就是踏空風險。因為新能源時常會發生調整,但是每一次的大幅調整,往往都是很好的買入機會。每次大幅下跌之后,他建議投資者可以配置一些這類產品。
早在2021年7月13日,當新能源板塊經歷過彼時那波大漲后,華夏能源革新股票基金經理鄭澤鴻公開發文表示,他“怕投資者一筆投入大量資金”。
因為新能源板塊成長性強卻也波動巨大,短期遇到20-30%的回調都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在連續上漲,市場火熱的當下,這種短期回調發生的概率更大。
“如果投資者乘興而來,一次申購大筆華夏能源革新,卻遇到短期的回調,扛不住波動‘殺跌’止損,沒有享受到收益,反而承擔了虧損,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鄭澤鴻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