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從基本面角度來看,當下聚烯烴最主要的問題在于需求端表現較弱,無論是訂單還是開工,都較去年同期無改善。在弱訂單的拖累下,聚烯烴價格偏弱運行。下游原材料庫存中性偏低,這也使得下游存在一定的補庫空間。可以看到,聚烯烴價格下行突破時市場成交轉好,需求托底作用尚存。
海關數據顯示,4月,國內PE進口量為95.70萬噸,環比減少13.57%,同比減少2.42%;國內PP進口量為26.28萬噸,環比減少23.20%,同比減少20.29%。4月,PE、PP維持低進口量,低于市場預期。1—4月,PE進口依存度為30.70%;PP進口依存度為8.48%。海外需求依然疲軟,但供應同樣縮減。
4月的低進口量,存在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4月的低庫存除了國產端的低開工支撐外,進口偏低也是庫存去化較好的原因之一。低庫存并非由高需求增速實現的,終端需求依舊較弱。二是5—6月進口窗口有所打開,當下進口利潤處盈虧平衡線附近,海外報盤較3—4月略有增多,但整體依然偏低,而進口環比增多,絕對量仍處低位。
從國內市場來看,上周生產利潤再次下行,臨時檢修或檢修計劃增多,聚烯烴當前檢修占比仍處歷年同期中高水平。對于PP而言,新裝置投產逐步兌現,這部分市場壓力將逐步增大。后續PP預計投產裝置包括巨正源60萬噸(5月底—6月初已試車成功)、安慶30萬噸(5月底—6月初已投料成功)、東華能源40萬噸裝置(裝置建設原因使投產延遲至7月),合計產能150萬噸,產能占比4.19%。PE在5—6月無新裝置投產。基于供應端的投產壓力差,L-P(PE-PP)價差回落后走擴仍有驅動。
從較為宏觀的數據來看,4月我國塑料制品產量為638.70萬噸,環比減少12.85%,同比減少3.46%。1—4月累計產量同比減少0.02%,處歷史底部,維持負增長。另外,終端表現偏弱。我國規模以上快遞月度業務量4月為98.63億件,環比減少2.61%,同比增加36.45%;1—4月,累計同比增速16.99%,處歷史低位。從歷史數據來看,2017年—2022年快遞月度業務量累計同比增速均值在25.95%。快遞行業低同比增速、負環比增速也反映終端消費需求尚未有起色。從調研數據來看,當前下游原材料庫存處于中等偏低水平,上周價格下行后,市場成交有所好轉。成品庫存維穩,處于中性偏高水平。下游工廠開工率和訂單當前改善尚不明顯,步入傳統淡季,需求整體偏弱。價格持續下跌后,市場成交有所好轉,需求托底作用尚存。
綜上所述,當前聚烯烴的核心利多因素有四方面:一是現貨壓力小,庫存表現較好。二是6月存量裝置檢修計劃多,國產端供應壓力偏小。三是進口端尚無大面積報盤。四是下游原材料庫存中性偏低,在價格低位,需求可被刺激,有托底作用。核心利空因素有三方面:一是需求弱復蘇,終端訂單及開工表現偏差。二是供應壓力在路上,尤其是PP,6月PDH裝置投產壓力大。三是海外檢修回歸,后續進口壓力增加。
上半年投產的新裝置帶來的產量壓力在當下階段仍可通過高檢修消耗。在宏觀情緒偏弱下,需求維持弱勢,價格重心下移;原油價格企穩下,市場短期以觀望為主,價格偏弱振蕩。中期來看,PP投產壓力大于PE,6月下旬開始,檢修陸續回歸以及新裝置投產順利進行后,6—8月步入傳統需求淡季,需求或無法承接高供應增量,壓力漸增,后續基本面存走弱預期,社會庫存或逐漸累庫。(作者單位:中信建投期貨)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