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已至,北京做了這些準備
6月1日,北京正式上訊,新京報記者在今年的防汛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預計北京今年汛期總體雨量偏多。近年來,北京地下水持續回升,在同等降雨條件下,洪水“峰高、量大、流急”趨勢更加明顯,城市積水內澇等洪澇災害風險較高,防御形勢嚴峻。
為應對汛期可能出現的災害風險,北京市水務局、排水集團、北京市氣象局、北京市應急局等多部門聯動,在預報預警、風險排查與隱患治理、物資儲備、落實防汛搶險隊伍等方面做好準備。
(相關資料圖)
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預計北京今年汛期降雨比常年平均偏多
“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快速增暖,預計2023年夏季將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宗志平介紹道,受其影響,預測今年汛期北京的雨量和大雨日數偏多。
汛前,北京市水務局開展“清管行動”,工作人員正在做準備工作。北京市排水集團供圖
具體來看,預計今年汛期北京地區平均降水量為380~450毫米,比常年同期(374.9毫米)偏多一成左右,接近去年同期(398.4毫米);出現大雨及以上量級(日降水量≥25毫米)的降水日數為5天左右,比常年同期(4.5天)略偏多。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不排除北京出現極端天氣的可能性。
氣溫方面,預計今年汛期,北京地區平均氣溫為25℃左右,接近常年同期(24.8℃)和去年同期(24.9℃)。高溫日數(日最高氣溫≥35℃)為10~12天,比常年同期(10天)略偏多。
宗志平提醒,汛期天氣變化快,暴雨、雷電、大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頻發、突發,北京市氣象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汛期工作部署要求,密切監視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天氣變化,加強會商研判,及時發布各類天氣預報預警信息。同時,與相關部門做好應急聯動,發揮好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
“也請廣大市民朋友及時關注最新天氣預報和預警信息,特別是在災害性天氣期間減少戶外活動,避免在山區、溝道、橋下、涵洞等災害易發區停留,避免涉水行車;雷雨大風天氣期間注意防范雷擊、高空墜物或樹木、臨時建筑倒伏等風險,實現平安度汛。”宗志平說。
城市排澇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北京市防汛面臨哪些風險?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市應急局副局長劉斌介紹,從防汛實踐來看,北京城市排澇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汛期強對流、短歷時、雨強大的降雨,易造成城鄉下凹式橋涵、低洼院落、地下空間及排水標準不高的路段發生積水或滯水,城鄉接合部、部分郊區新城等區域應對極端降雨天氣的防汛基礎設施依然薄弱。”
據統計,目前北京全市共有下凹式橋涵481座。其中,214座曾發生過積水,發生三次以上的有61座。劉斌告訴新京報記者,2022年汛期,全市降雨量并不大,但仍發生積水斷路情況200次,涉及點位136處。此外,當遇極端降雨時,地鐵、半地下室、地下商場、地下車庫、地下通道等地下空間仍存在防汛風險,還需加強防倒灌、應急疏散避險和應急搶險措施。
4月20日,北京排水集團工作人員在建材城西路清理排水管道。北京市排水集團供圖
從地形來看,北京山區面積約占全市總面積的62%。據統計,北京現有地質災害隱患點8532處(2022年為8186處,新增346處),山洪溝道352條,其中跨界山洪溝道30條。此外,郊區旅游景點與山洪地質災害的隱患點重疊,暑期旅游旺季與汛期雨季重疊,戶外運動和旅游人員流動性大與山區通信盲區重疊,預警轉移難度大,這些因素都極易造成有關風險。
此外,劉斌提到,基層防汛應對能力和社會公眾的自救互救能力還需提升。基層單元防汛搶險隊伍、防汛風險點位人員避險措施、對于基層防汛力量的培訓演練等均有較大提升空間。在應對極端性降雨情況時,如何迅速啟用基層防汛力量和動員廣大市民共同參與到降雨應對工作中,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部分公眾對一些防汛知識有所了解,但對涉險時的一些自救互救技能并不能完全掌握。全市各防汛系統還需更加通俗地普及防汛避險知識,抓好防汛工作的社會動員,強化市民防汛減災和避險意識,提升市民對防汛工作的認知度、參與度和支持度。”
汛前做好風險排查與隱患治理
劉斌表示,在風險排查與隱患治理方面,北京今年計劃投入資金約21億元,對1307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治理。水務專項分指新開工10處積水點治理工程。道路交通專項分指針對50條縣級以上普通公路的防汛隱患,先后投資2.42億元,完成302處公路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治理。
北京市水務局有關人員介紹,在上汛前,北京已完成2023年全市“清管行動”,共完成1.7萬公里雨水管涵、溝渠和63萬余處雨水口的清掏,累計清掏污染物超8萬立方米。同時,加快水務設施水毀修復,汛前完成10處積水點治理工程。
北京排水集團有關人士介紹,集團將276個雨水易頂托點位,在雨季調整為特殊井蓋,消除頂托風險;針對全部排水檢查井,在井內均安裝或更換防墜網,確保車輛行人安全;完成防汛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包括87座雨水泵站、252臺套防汛搶險單元、97座排河口閘門、17座再生水廠站防汛設備等,并對泵管等防汛物資進行了補充和更新。
4月20日,北京排水集團工作人員在建材城西路開展清掏工作。北京市排水集團供圖
已落實排水等防汛搶險設備共4951臺
今年,北京全市共落實防汛搶險隊伍3128支、20余萬人。“同時,我們還牽頭組織京津冀防汛辦聯合實地查勘,強化流域上下游、省市間的協調聯動,不斷提升聯合搶險救援能力。”劉斌說。
在落實隊伍的同時,北京也強化了物資儲備。為做好防汛,有關部門梳理了全市搶險舟、救生衣、發電機等15大類防汛物資的儲備情況;針對極端強降雨天氣,汛前重點加強排水設備的儲備管理,落實排水等防汛搶險設備共4951臺。
在基層應急度汛方面,汛前,北京全市各鎮街加強自身防汛搶險救援隊伍建設,合理配備各型水泵、排水搶險單元等必要的設備設施,特別是社區、村一級的應急力量,要建立防汛搶險小分隊工作機制,保證必要的應急搶險能力。“市民朋友們也可在志愿北京平臺上注冊成為應急防汛志愿者,加入所在轄區的志愿者隊伍,遇有汛情時,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協助街道、社區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防汛工作。”劉斌表示。
此外,北京市防汛辦今年將組織開展山區防汛避險轉移演練,提高險村人員的避險轉移能力。“同時,在汛期值守方面,我們將加強預警與響應之間的聯動,特別是強化預防行動的落實,確保預警和安全提示信息轉化為應對行動。我們也呼吁廣大市民在汛期多關注天氣預報和相應的預警信息,支持和配合我們全市的防汛應對工作。”劉斌介紹。
新京報記者 王景曦
編輯 陳靜 校對 吳興發